编者按:推进以县级为重点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央政法委、省委政法委、市委政法委和县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县委政法委推出“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系列报道,充分展示各地各单位深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做法和成效,不断提升综治中心的社会知晓率和群众认可度,让“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成为社会共识。
近年来,黄羌镇紧扣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要求,充分发挥综治中心重要平台作用,通过阵地升级、机制创新、数字赋能、品牌培育“四轮驱动”,构建“源头预防-多元化解-智慧支撑-长效治理”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格局,全方位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筑牢“一站式”解纷阵地,实现矛盾化解系统集成
黄羌镇按照“实体化运行、实战化导向”原则,优化综治中心阵地功能布局,科学设置“一厅五室”功能分区,集成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纠纷调处、心理疏导、研判分析等功能模块,创新“接诊-分诊-会诊-开方-回访”闭环处置机制,推动基层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同时,黄羌镇综治中心依托综治视联网视频和数字乡村平台监控等“大脑”指挥,高效协调网格及最小应急单元“手脚”联动,形成“线上+线下”双轨应急处置模式,实现综治中心应急处突系统功能集成。今年以来累计高效办结群众诉求26件,平均办理时长缩短至3天。
黄羌镇综治中心群众接访大厅
构建“大联动”协同体系,推动治理力量深度融合
黄羌镇综治中心结合基层实际,创新联勤联动机制,以综治中心为枢纽,常驻镇妇联、工会、团委、规建、人社、民政、卫生院、执法队等9个职能部门,动态进驻检察、法院、公安等专业力量,组建以2名公职律师为首,5名法律顾问为成员的“法治先锋”服务队及由镇精防医生及社工组成的心理咨询团队,依托中心“吹哨”响应制度,依法依规精准“开方”,实行“简单事项即时办、复杂问题会商办、重大矛盾提级办”的分类处置模式。
黄羌镇综治中心现场调处矛盾纠纷
此外,黄羌镇高度重视综治中心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将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综治中心,增强其服务群众及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政法综治干部参加全国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目前,黄羌镇综治中心共有2名干部取得资格证书。今年以来,镇综治中心累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1人次,化解涉法涉诉纠纷2件,心理干预团队开展特殊群体服务30余人次,实现重点人员服务覆盖率100%。
公职律师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织密“全要素”智慧网格,提升风险防控精准水平
黄羌镇综治中心依托“民情地图”应用平台,构建“四级网格+大数据”治理体系,将全镇划分“1个大网格-19个中网格-44个小网格-106个微网格”,配备多功能移动终端,实现事件采集、分派、处置、反馈闭环管理。同时,结合“一村(社区)一台账,一村(社区)一研判”工作机制及“入户联心”活动,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每月治理热力图,主动捕捉基层矛盾纠纷“弱信号”,变“被动响应”为“事前除患”。今年以来通过网格巡查提前化解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等风险隐患35起。
党员干部“入户联心”听取群众诉求
打造“智囊团”特色品牌,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培育“五老调解”新乡贤队伍,精选一批老党员、老教师组建“银发智囊团”,依托“五老人员”丰富工作及调解经验,有效说理调事,化解矛盾。同时,建立“导师帮带”机制,培育年轻调解骨干,“老中青”结合的智库模式为综治中心实战实用,发挥效能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此外,黄羌镇依托退休干部党支部设立“治理创新实验室”,定期开展“三会一课”,收集“智囊团”基层治理意见建议。今年以来,累计收集治安防控、民生服务等建议22条,采纳实施率达90%。
“银发智囊团”开展调解工作
下一步,黄羌镇将聚焦综治中心实战实用目标,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源头预防、多元化解机制,加快实现“一个中心管平安”,让平安建设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