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阮占江 通讯员 彭杰
谭照,女,汉族,现年47岁,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首席调解员,湘潭县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湘潭县第8、9、10届政协委员,省十四届人大代表。先后被评为湘潭县“优秀政协委员”“十佳调解员”、湘潭市“三八红旗手”“市五一巾帼奖章”“省学雷锋岗位标兵”“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三八红旗手”。
在湖南湘潭县,有一位这样特殊的“婚姻修复师”,她用心理学知识修复婚姻裂痕,用母亲般的温暖抚慰受伤心灵。湘潭县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首席调解员谭照,以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1698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获幸福,守护了900多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阿姨,我能叫你妈妈吗?”
1996年,中师毕业的谭照如愿走上教师岗位,之后又毅然辞职创办了一所双语幼儿园,成为一名令人钦羡的“老板”。
“从事幼教工作的那些年里,我发现孩子的状况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莫大的联系,而我又很想搞清楚这些背后的原因。”
抱着这样的愿望,2014年她成为湘潭县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2015年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后,她又将心理学知识嫁接于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大大提高了婚姻纠纷调和率。如今,她成了湘潭县婚姻家庭调解中心的首席调解员。
2018年,湘潭县一中高三女生小W,因父母离婚,导致成绩直线下滑,从班上前几名,直落到班上后几名,能不能考上大学都成了问题。一直无法解开心结的女孩给谭照打来了心理咨询热线电话。谭照像对自己女儿一样认真倾听女孩的诉说,反复安慰、开解女孩。半年后的一天,女孩来到谭照的办公室,一进门就将其一把抱住,“谭阿姨,我可以叫你妈妈吗?”抱着这个缺爱的孩子,谭照哭了。再后来,女孩在谭照的开解下,解开了心结,并如愿考上了一本。收到一本通知书的第一时间,女孩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谭照:“谭阿姨,我考上一本了!”女孩带着录取通知书来到谭照的办公室,并拿出一盒蛋糕说:“阿姨,我只有30块钱,我知道您喜欢吃这种蛋糕,我用这30块钱买了这盒蛋糕给您吃,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谭照又哭了。她说:“这是我吃到过的世界上最好吃的蛋糕!”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那些孩子发自内心的洋溢在脸上的幸福,是我做这些最大的动力!”谭照表示。
2017年以来,谭照邀请同样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同仁成立了湘潭县心理咨询协会,并自己带班上课、下乡授道,先后受湘潭县司法局、教育局委托,深入村镇社区与城乡学校开展调解技巧授课、公益心理讲座1067堂,接受个案咨询1800多人次。
“深度共情”让当事人从对立走向理解
2025年4月10日上午,一对中年夫妻气冲冲地来到调委会,女方一上来就大吐苦水:自己的婆婆总是嫌她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本来带小孩就很累,婆婆还总“指责”,自己实在是受不了。
“胡闹,没事找事!”男方也跟着过来,一开口,却是指责的语气。
“你说我胡闹,清明节的时候,你妈妈讲我多少不是,难道你耳朵聋了?”见丈夫不站在自己这边,女方开始指责他是愚孝,只知道听妈妈的。
吵着吵着女方就提起了离婚的事,这下更是把男方点燃了,两个人吵得更凶。
刚刚处理完手中其他事务的谭照来到调解室,就看到这一幕,看双方的架势,今天这个调解,会有点难度。同事看到谭照进来,跟她讲起了两人的情况。
谭照招呼夫妻二人坐下,先冷静下来,然后开始“背对背”调解,进行分头谈话。从谈话中谭照得知,夫妻两人共同养育了三个儿子。平日里两人的感情还可以,最近女方因为被婆婆多次责备,丈夫又站在婆婆一边,导致矛盾爆发。
“你是个了不起的妈妈。”找准两人的矛盾点后,谭照开始做女方的工作,她肯定女方养育小孩的艰辛,也分析小孩成长中父母对其的重要影响,逐步让女方的心态平静下来。另一边,男方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主动上来解释“我妈妈他们那一辈人就是这样的,心直口快,也没什么恶意。”并在谭照分析了婚姻中的相处技巧后表示,也会尝试和妈妈讲,注意沟通的方式。
眼看两人有和好的趋势,谭照组织两人说出对方的几个优点,并玩起“找蝴蝶”的小游戏,夫妻二人配合默契,相视而笑,一场冲突被轻松化解。
“当事人可能一个小时都讲不到重点”谭照说,在调解工作中,就是要通过深度共情,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帮他们找到问题的本质。
据了解,从2014年至今,谭照所在的湘潭县婚姻家庭纠纷调委会接受婚姻家庭、心理咨询计4364人次,调解纠纷3264起,调和1698起,调和率52.1%。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