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张敏琪
人物介绍:陈建如,男,1973年2月出生,河南固始县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91年12月入伍,2010年10月从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浙江省湖州市公安局织里分局织东派出所基础中队中队长。该同志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先后组织成立“老兵驿站”、成立“家园+企业”卫队等,为湖州织里的由乱到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老兵警长”。陈建如曾获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省十大优秀退役军人”“全省最美退役军人”、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全省“最美政法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最美警察”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嘉奖11次。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这是“老兵警长”、湖州市公安局织里分局轧村警务站站长陈建如的口头禅。
从军近20年,从警15年。“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省最美政法人”……一个个闪光的荣誉,不仅是对陈建如的褒奖,更诠释着这位老兵退役不褪色的一片“为民初心”。
戎装更替 续写忠诚担当
18岁参军入伍的陈建如经历了20年的军旅生涯,汶川、西藏、新疆都有过他流血流汗的经历。无论是在汶川地震救灾,还是在西藏、新疆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他都身先士卒、主动请缨去一线,充分发挥连续作战、不怕困难的军人品格,圆满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得到中央和部队首长的嘉奖、得到当地老百姓的点赞。
2010年,面临转业的陈建如,当时有几十个职位供他选择,但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当警察。当年十月,陈建如如愿穿上了编号为“053773”的警服,成为湖州织里的一名民警。拿到6套定制警服那天,他把每套警服都穿了一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我一定要当个好民警!”
退役不褪色,陈建如一如既往保持军人作风。在工作上,他依然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扎根基层,一心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在织里轧村老百姓的眼中,他们的社区民警陈建如是“无所不能”的。家里下水道堵住了,第一个想到的是他;生病需要送 医院,第一个想到的是他;邻里间吵架闹事,第一个想到的是他;甚至于家里出现矛盾纠纷,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他。他如今有个外号叫“老兵警长”,大家都爱亲切地唤他“老陈”。辖区里有一位七十岁的老兵张土根无儿无女孤苦伶仃,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陈建如只要一有空就去看望老班长。为了方便老人跟自己联系,还送了一个手机,专门教他打电话。
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陈建如一年时间行走300多万步,走破5双鞋,走访7000余人次,写完11本笔记本,接听8000多个群众电话,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800余个,完成了从“军营绿”到“天空蓝”的转变。
躬身为民 搭建暖心平台
“如果没有老连长陈建如,就没有我的今天。”织里镇振兴街道城市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刘玉斌,每次提到“老连长”陈建如都很感慨。原本在部队的时候,老陈是刘玉斌新兵连的连长。2013年底,刘玉斌退伍之后选择留在了湖州,但是举目无亲的他一直找不到称心的工作。老陈得知情况后,主动帮他联系去织里交巡警大队工作。刘玉斌至今还记得,他去报到那天,老陈非常严肃地跟他说:“你是一名优秀的退伍军人,千万不能给部队丢脸、不能给老兵丢脸!”刘玉斌把这句话当成了工作动力,从一名普通辅警队员做起,一直干到了中队长,还因为工作突出,被织里镇政府选聘为后备干部,当上了振兴街道城市执法大队副大队长。
除了刘玉斌,老陈在工作中还经常和辖区里的退伍军人打交道,发现他们正义感强又有爱心,都想着退伍后能不能再为社会做点什么。“众人拾柴火焰高!”陈建如想着,不如把辖区里面的老兵都集中起来,一起发挥正能量。2018年,“老兵驿站”就这样成立了,很快就成了当地退伍老兵们的“新家”。为了让“老兵驿站”能够顺利运行,陈建如还将当时刚刚拿到手的一笔三万元的奖金,全部捐献出来作为启动资金。“老兵不老,服务周到!”“老兵驿站”还组建了老兵宣传队、老兵巡逻队、老兵调解队等,为服务地方百姓发挥了重要作用。
“老兵驿站”不但成了退伍老兵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更成为“有困难找老兵”的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好多老兵回到这个集体之中,感觉又回到了部队,不仅找到了归属感,还找到了用武之地。老兵们都说:“我们这些老兵在部队呆了这么多年,到了地方以后能够起带头作用,感觉是一个挺骄傲的事情。”
群防群治 夯实平安防线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陈建如意识到必须与时俱进,坚持走“传统+科技”的道路,以提高社区治理水平。2020年初,陈建如带领团队成立了“家园+企业”卫队,旨在通过联合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力量,共同维护社区安全。他们建立了一套工作共商、信息共采、资源共享、矛盾共解、风险共防的“五共机制”,通过这套机制,各方可以及时沟通交流,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
2021年,陈建如推动在香圩墩园区内建立了智能安防系统。这项工程从规划到建成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创造了新的效率记录。得益于陈建如及其团队的努力,香圩墩童装产业园不仅成为了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还成为了浙江省内综合童装产业的示范样板区。在这个园区内,不仅儿童服装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显著提升。园区内的企业纷纷表示,自从智能安防系统建立以来,园区的安全环境明显改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郑新良是花田彩服饰有限公司的老板,也是一名退役老兵,去年荣获湖州市劳动模范集体,陈建如经常和他们在一起交流如何发挥老兵作用,管理好企业。园区成立e企安自治服务点,像郑新良等30名老兵积极参加,参与企业自治,开展安全防范,化解纠纷矛盾,创新e企安365,企业自治管理做法也得到了辖区企业主和员工的一致好评。
浙江工商大学张毓琪带领的英模群像调研团队在对陈建如的采访中了解到,“老兵驿站”在成立的几年间走访了726名老兵,服务范围覆盖3109人次,协助调解455起纠纷,帮助178名老兵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如今,在湖州的这片土地上,“老兵驿站”通过展示的典范引领,让更多的退役军人融入社会治理中,架起了群众与服务之间的桥梁。昔日的卫国戍边,如今的服务社会,体现了他们心中不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老兵讲政治、重安全、善管理、会调解、能吃苦、有爱心,也为摸索企业自治、规范企业管理、保障企业安全创新了思路。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