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一门办”巧解“万家难”

山东德州德城区综治中心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

2025-04-16 14:58:5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平妮 通讯员 张建华 

“说平安、话德城,基层治理果实丰。综治中心‘一门办’,百姓难事‘一站清’……”这一段山东快板,唱的正是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综治中心“一门办”治理模式。

只进一扇门,诉求一站解,“一门办”能解“万家难”,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

从“多头跑”到“一站清”

“从咨询调解到诉前指导,以前要多头跑,现在来综治中心‘一站式’就解决了俺的难题。”近日,家住广川街道的市民刘先生来到综治中心赠送锦旗,感谢工作人员帮他化解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

近年来,德城区不断强化综治为民,高标准打造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设置了1个联合受理大厅,信访服务、矛盾调解、行政复议、劳动仲裁、诉讼服务5个功能区,1个社会治安研判调度中心,形成“一厅五区一中心”服务布局。组织公、检、法、司、信、人社6个单位常驻,30余个单位轮驻随驻,3家社会组织、10余个团队进驻,群众诉求从“多头跑”变为了综治中心“一站清”。

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核心任务,在这里交汇。群众接访室、品牌调解室、心理咨询室、行政复议听证室等25个功能室,将群众急难愁盼应收尽收、能解尽解。

“以前群众反映问题,不清楚该去哪个部门,跑来跑去就跑出了‘火气’。现在,群众只需走进‘一扇门’,即可实现问题‘一站接’,诉求‘一门办’。”德城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中心主任耿珊珊说。

目前,区、镇街、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成为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

从“一站清”到“上门寻”

“住上下楼,低头不见抬头见,为这点事就伤了和气,可真不值得!”新湖街道胜利社区治保委员石浩正在处理“上门寻”过程中发现的一起“复燃”的纠纷。

就在前几天,胜利凯旋花园小区一住户与楼下商户因噪音问题产生矛盾,在街道综治中心调解下,双方达成了协议,但商户老板随后的履行打了折扣,这矛盾的“冰块”,刚刚融化,就又重新“冻”上了。

经过多次上门沟通,商户老板终于采取了措施,切实减少了噪音,双方再次握手言和。

据了解,“上门寻”是德城区在推动群众诉求“一站清”之后的又一个创新。综治中心组织网格员、治保委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深入社区、乡村,走进群众家中,拉家常、听诉求,围绕邻里矛盾、婚恋纠纷、欠资欠薪等常见、易发、多发问题进行大摸底、大排查,及时掌握各类矛盾风险。同时,有效做好化解、稳控,将“有温度的治理”送至群众心坎上。

“通过‘上门寻’、就地调、现场解,我们从源头上‘治未病、熄火苗’,将各类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为辖区群众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新湖街道党工委书记蔺心懂说。

截至目前,通过“上门寻”等渠道,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730起,化解2666个,化解率达97.7%,按时办理率100%。

从“上门寻”到“云上解”

“这个善治首安真是太方便了,问题云上解,服务‘上门办’,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实实在在的。”说起德城区的“善治首安”社会治安风险预警防控系统,市民李大姐连连称赞。

作为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的创新举措,“善治首安”平台是德城区实践综治为民的智慧成果之一,自创建以来便承载着防风险、畅渠道、解难题的重要使命。

为了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平台实行了“云上百行团”模式,7个镇街及30余个部门、单位,实行“云入驻”,建立并完善“受理、审核、交办、督办、回访、归档”闭环机制,使得群众诉求能够得到全方位、多链条、流程化的办理。

“从‘一站清’到‘上门寻’,再到‘云上解’,为民服务永无止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源头治理,推出更多便民、利民的社会治理‘大餐’,让综治中心成为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的‘终点站’。”德城区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蒋玉朋说。

截至目前,“善治首安”共汇聚信息32万余条,预警事件54件次,全部落实化解、帮扶、稳控措施。

群众声音就是最真实的民生,群众的笑容就是最直观的幸福。德城区通过“一站清”“上门寻”“云上解”等方式,成功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服务的温度与速度。

编辑:迟明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