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低空经济赋能长江航运 南京的“空中革命”与民生实践

2025-04-15 16:55:4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长江,中国境内太平洋水系河流,自古便是“黄金水道”。从木帆船时代的纤夫拉纤,到蒸汽机船开启近代航运,再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全面赋能,长江运输的科技发展史,是一部技术革新推动物流效率跃迁的历史。如今,南京通过构建海事低空智联网和常态化无人机物流体系,再次书写长江航运绿色智能化的新篇章。

从蒸汽机到5G 长江航运技术迭代的百年跨越

20世纪初,长江上蒸汽机船的轰鸣声标志着传统人力航运向机械化转型。21世纪初,GPS定位、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开启了长江航运信息化进程。2024年,南京打造的全国首张海事智联网,标志着长江航运从“信息化”向“智能化+绿色化”的质变。

据了解,2024年4月南京海事局联合相关单位成立海事5G+无人机应用融合创新中心,依托国家级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成以覆盖长江南京段、江面至低空300-500米范围的低空智联网,并具备厘米级定位导航能力。同时,通过自主采购和合作共建,配备了1架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12套无人机自动机库、15架单兵多旋翼无人机及多种挂载设备。

此外,依托于该创新中心,南京海事局建成了无人机操控平台,实现了不同型号无人机航次、飞行数据的统一汇聚和自动机库的远程操控。平台还接入了气象数据,为无人机操控提供定制化、精细化的气象预报服务,目前该平台已在全国海事系统内推广,接入了300余台设备。

据2024年的运行数据显示,该系统累计开展无人机巡航7807架次,巡航时间1511小时,巡航里程2.06万公里,发现违法及异常行为600余个,夜间红外监测使非法采砂查处率提高90%。同时,全力支持长江水上综合服务区运营企业为锚泊及航行船舶提供无人机商品配送、垃圾回收、急救物品投送等服务,推动水上物流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通过从无人机统一操控平台可以看到,每艘船的位置、航速、排放指标均以厘米级精度呈现,同时还能识别其他无人机的作业位置,其数据响应速度为秒级,通过航线预设、指令飞行等操控功能,实现了自动机库的远程操控,真正实现了一键操作的巡查要求,并从传统的“平面化”监管全面升级为“水—空—岸”立体化的监测体系,有效保障了水上的交通安全。

在应用场景方面,无人机网络覆盖水上巡检、应急救援、污染防控等多领域。例如,通过挂载设备实时监测船舶排放、快速投送救生器材,并在长江南京段试点无人机物流服务,为船舶提供商品配送、垃圾回收等“空中绿色通道”,助力航运低碳转型。

从“交通艇时代”到“分钟级配送”的技术革命

长江锚地上,一艘货轮船员通过“长江汇”APP下单生活物资。10分钟后,一架多旋翼无人机抵达船舶上空,通过智能索降装置将30公斤货物精准投送至甲板,这样的场景,已成为长江南京段的日常。而这背后,是长江汇公司历时6年的技术攻坚,从早期试验无人机定点配送,到动态船舶配送探索、抗风扰索降、跨网络通信等难题,最终建成常态化运营的水上无人机智慧物流网络。  

“我们使用的是大疆的FlyCart30无人机,该款机型结合了长江物流配送的场景,创新性设计了空吊系统,实现了不降落索降配送,送完即走,极大方便了在航船员,同时也提升了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长江汇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配送一次物资大概需要2个小时左右,配备至少2个工作人员,时间、油耗以及返程的成本,每趟配送的成本非常高,而无人机的配送单趟时间仅需5-7分钟就可以实现配送完成,船员也无需囤积大量的物资,还能实现吃上新鲜蔬菜的便捷性。目前,长江汇将“低空模式”的经验与技术已成功输出到苏州、常州、淮安、芜湖、镇江等地。

技术突破带来显著经济效益。据了解,长江汇于2017年9月正式启动无人机项目,探索从水上服务区到用户船舶的货物配送服务,2023年4月之前一直处于试验阶段,从2023年5月起,随着大疆FC30的定型,开始进入了常态化飞行阶段,2024年全年累计飞行2.3万架次,飞行里程12.3万公里,累计为9000余艘船舶配送货物约227吨。同时,平台整合了无人机群调度、自动化机场和智能订单系统,可实时响应长江南京段50公里范围内船舶需求,形成“分钟级”配送圈。同时,该项目积极协助水上公安开展执法巡查,对禁捕水域进行取证,助力长江大保护。

值得关注的是,无人机物流开辟了“绿色服务通道”。通过“订单捆绑”模式,无人机在配送物资的同时可回收船舶生活垃圾、油污水等,每年减少交通艇燃油消耗超100吨,降低碳排放约260吨,这种“一机多能”的设计,让物流网络同时成为环保网络。一名货轮船员感慨道“20年前我们要靠小舢板换物资,10年前用交通艇,现在动动手指就能‘空投’,技术真的改变了长江上的生活。”

从木帆船到无人机,从“凭经验行船”到“用数据导航”,长江航运的科技进化史,本质是人与江河共生关系的智慧化重构。南京的创新实践表明,当5G、人工智能、绿色能源技术与航运场景深度融合,“黄金水道”不仅能承载更大物流容量,更能以生态友好方式赋能区域经济。(于淼 葛加山)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