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罗晓
中越边境凭祥友谊关口岸,满载着东盟水果的货车在快捷通关系统卡口自动抬杆通行,移民管理警察通过后台智能验放。截至4月2日,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友谊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查验出入境车辆突破20万辆次,同比增长16.96%,居广西口岸首位。这座矗立千年的雄关,正以智慧边检赋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在繁忙的货运通道旁,一面五星红旗在关楼上迎风飘扬,见证着移民管理警察用忠诚守护国门的永恒承诺。
一面旗帜:映照初心,传承三代戍边人的光荣与梦想
友谊关,自汉朝设关、历经两千余载风雨,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功勋关”,更是新时代中国连接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
晨曦微露,友谊关边检站国旗护卫队警容严整,精神抖擞,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飘扬在雄关的最高处。这抹红,是边境线上最醒目的坐标,是戍边人心中最神圣的颜色。
30年前,龚勇来到友谊关,从新兵到中队长,见证着国旗护卫队从无到有、从简陋到规范的每一个脚步。他回忆,1992年友谊关正式对外开放,边贸经济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蓬勃发展。
那时,升旗仪式还很简陋——两人抬着梯子,费力爬上关楼完成。“国家在发展,国门形象也要提升,升旗必须规范庄严!”多少个日夜,他们在广场上反复演练,研究步伐、路线。“当时一名战友的孩子出生,小名就叫‘小红旗’。”
5人、8人,到后来的24人方阵;从简单的升降,到步伐铿锵、动作标准的仪式;从单一的护卫队,到2014年组建国门军乐队,再到2016年赴京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交流共建……友谊关边检站追求一流标准的脚步从未停歇。
“自1949年12月11日,解放军将红旗插上友谊关宣告广西解放那刻起,升旗就从未间断。这旗,我们必须接过来、守下去!”岁月流转,但守护国旗、传承精神的信念,已深深融入血脉。
一种精神:薪火相传,激励新时代国门卫士勇担当
“英雄南关、忠诚载业”这八个字,是友谊关边检站队伍建设的魂,是激励一代代移民管理警察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2019年,改制后换上崭新警服的国旗护卫队准备执行首次升旗任务时,由于执勤点多面广,队员分散,难以组成规范方阵。
怎么办?友谊关边检站党委决定“自力更生”。先后组织开展“建站70周年巡礼寻根寻迹”和“站志”编纂图文实物征集等活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用前辈的奋斗故事和英雄事迹感召育人。许多从未接触过升旗的年轻民警,被前辈的热血点燃,踊跃报名加入国旗护卫队。
青年民警李宜鹏就是其中的代表。通过刻苦训练,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护旗手,展示了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良好形象。
友谊关边检站政治处主任梁世星对队伍文化建设的成效感触很深,“这几年,大家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牢了,扎根边疆、奉献青春的责任感更强了,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激发报国热情。”
每逢重大节日,无论严寒酷暑,友谊关国旗护卫队的升旗仪式准时举行,成为友谊关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上百万中外游客驻足观看。友谊关先后获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友谊关边检站获评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批“文化国门”单位,家国情怀、国门文化从这里传递给更多人。
一份坚守:赤诚奉献,争做新时代南疆国门守护人
友谊关北侧约200米,是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的发生地。冯子材等爱国将士率军在此浴血奋战,痛击侵略者,无数英烈为国捐躯,他们的忠骨长眠于此,化作守护南疆的巍峨丰碑。
友谊关边检站的新警上的第一课就是到英烈墓前聆听英雄故事,立下从警誓言。清明节,他们自发前往烈士陵园敬献鲜花,缅怀先烈。
“为什么选择守国门?”面对提问,90后女警李秋明、莫玉霞说:“因为守国门就是守家门”“总要有人守边境吧”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道出了戍边人的心声。
近年来,友谊关大力推进“文化国门”建设,打造“七场一中心一长廊”警营文化阵地,党史文化长廊、警史馆等在营区内拔地而起,国门、界碑、红旗……这些国门元素被精心串联,于无声处凝聚忠诚警魂。正如站歌所唱:“热血点燃在迎风的旗帜上,我愿用最好的年华为你站岗。”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