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阮占江 帅标 通讯员卢静 詹薇
深度融合海事渡口监管、智慧桃江全域视频监控等数据资源,构建“一网统管”社会治理平台,实现风险预警、矛盾排查精准化;依托12个行业性调委会、基层矛盾化解网格及“无信访乡镇”创建行动,形成“源头预防+专业调解+群众参与”的全链条治理模式……近年来,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以技术赋能、制度协同、全民共治为核心,将“枫桥经验”与数字化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出“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多元调处替代信访上行”的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提供可复制样本。
智慧治理
推动治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
为深入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桃江县不断健全“网格化+综治中心+大数据”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模式,2024年以来通过综治中心受理解决群众诉求1.2万余条,处置纠纷排查信息1600余条。
“目前,我们已为姚娟等18户独居老人家庭安装了智能摄像头并接入平台,同时还将500多家沿街商铺纳入这一数字管理系统。”4月,在灰山港镇紫荆花社区,治安主任符佳琪正通过数字乡村平台向辖区播放《国家反诈中心提醒群众十大反诈要点》的宣传音频。他表示,借助这一数字化治理平台,社区成功打造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灰山港镇是桃江县的经济重镇,辖区内矿业企业众多,拥有6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人口基数庞大,社会情况较为复杂。灰山港镇以“乡镇综治中心为支撑、村级综治中心为基础”的模式,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网格化创新,着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乡镇综治中心统筹调度执法、应急等专业力量,村级综治中心则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构建起‘专业处置+基础摸排’的协同机制。”灰山港镇政法委员王珑介绍道。通过整合矛盾纠纷调解室、便民服务站和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全镇已建成33个村(社区)一线“实战平台”,目前已汇集各类数据1万余条,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灰山港镇司马冲村委会,村干部轻触数字化治理平台的屏幕,废弃矿区的实时画面即刻呈现眼前。这个曾因采矿而繁荣的村庄,遗留的矿坑形成了多个深达十余米的水潭,夏季溺水风险极高。“过去依靠人力巡查根本难以覆盖,如今有了监控系统,村干部每天分时段进行线上巡逻,通过摄像头对讲功能实时喊话,实现了防溺水预警的常态化管理。”
灰山港镇进一步将智慧监管拓展至铁路与高速公路领域。针对以往发生的铁路逼停事故,镇政府在铁路沿线的7个村(社区)、货运站及学校周边布设了高清摄像头,并加装了3.2公里防护栏。同时,组建了铁路平安志愿者巡逻队伍,通过“人防+技防”的联动机制,去年以来,成功提前化解了7起安全隐患,有效保障了铁路运输安全。
多元共治
构建“纵向贯通 横向联动”治理网络
近年来,农村地区因彩礼、感情问题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面对这一棘手的问题,桃江县通过强化基层源头治理,全县上下联动,创新举措,形成了一套化解婚恋纠纷的“组合拳”。
最具典型代表的当属高桥镇,该镇创新成立了“有话好说”调解队,成员包括村干部、镇司法所、妇联及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一旦发现家庭矛盾,调解队立即上门调解,及时化解纠纷。
不久前,调解队成功处理了一起婚恋纠纷。村民高某的十余位娘家人到政府要求惩戒其丈夫。镇妇联主席曾龙欢与婚调志愿者刘斗资了解情况后,安抚了高某娘家人情绪,并与综治办主任及村干部前往高某家调解。最终,夫妻矛盾得以化解,重归于好。
“目前,全镇共有130多名婚调志愿者,每个村配备15名志愿者,初步调解由村级负责,若村级无法解决,再上报至镇里。同时,我们还引入了‘矛盾预警’机制,平时走村串户,发现潜在矛盾及时上报。今年,我们已成功调解了六起纠纷。”高桥镇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有话好说”已成为矛盾纠纷调处的品牌,受到央视专题采访。
高桥镇在化解婚恋纠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仅是桃江县积极探索多元共治模式的一个缩影。桃江县在多元共治的实践中,充分借鉴和发扬了“枫桥经验”,通过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治理网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提升基层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如在石牛江镇,当地以群众反映诉求、解决矛盾“只跑一地、只进一门”为标准,老中青结合,常态化开展矛盾调解、日常业务办理、信访接待等协调工作,实现综治工作“传帮带”效应。
如今,全县已成立15个乡(镇)调委会和247个村级调委会,拥有1171名在册人民调解员。2024年以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纠纷3575起,调解成功率达98.1%,涉案金额超过5026万元。其中,婚姻家庭和邻里关系类纠纷1972起,资源权属类纠纷406起,损害赔偿类及其他纠纷1197起。乡(镇)和村(社区)调委会调解的案件量占全年调解案件总量的73.82%。
此外,桃江县还向专业性、行业性领域横向扩展,成立了12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涵盖交通、医疗、婚姻、消费、教育等领域。2024年以来,交通、婚姻和医疗三大行业性调委会共成功调解矛盾纠纷936起。
同时,桃江县积极发展志愿调解组织,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如“五老”调解室、“有话好说”婚调中心和“巾帼矛盾纠纷调解队”等。其中,“有话好说”婚调中心2024年以来接待了948余对欲离婚夫妻,成功调和劝回550余对。
践行“枫桥经验”
抓实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
走进桃江县人民法院马迹塘法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由马迹塘镇22个村和社区名称巧妙组合而成的巨型爱心图案,设计别具匠心。图案中央“齐抓共管,构建理想同心圆”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彰显着法庭与辖区群众的紧密联系。
“处理离婚、借贷、土地纠纷等案件时,我们常常需要深入村组实地调查取证。”正在值班的法官助理仇颖指着爱心图案介绍道:“像益阳仑、丫峰、南山这些偏远村落,往返一趟就要大半天,但过去一年里,我们的足迹已经遍布每一个村组。”
00后仇颖是法庭的新生力量。“下村前,我会提前评估风险,如果当事人情绪激动,就邀请村支书一起参与调解。”仇颖说,自己已熟练掌握“热心接待、耐心疏导、细心调查、公心调解、诚心析案”的“五心调解法”,而这正是马迹塘法庭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法宝”。
马迹塘镇位于桃江县西南边陲,是全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笋竹产业基地。一年来,马迹塘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山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马迹塘法庭还聘请了镇综治办退休干部詹胜丰担任驻庭调解员,长期在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凭借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詹胜丰与各村支书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往往一个电话就能找到关键人脉。由于熟悉当地群众,调解时总能以詹胜丰长辈、亲戚、朋友等身份推心置腹,大大提升了调解成功率。2024年以来,法庭共受理新案303件,加上旧存案件26件,已审结303件,结案率达92%,今年来通过调解方式成功化解的纠纷就达60余件。
这是桃江县政法单位积极践行“枫桥经验”实践的缩影。
继2022年、2023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县”后,4月中旬,桃江县又获得2024年度“湖南省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县”称号,并被授予“平安县市区”荣誉称号。近年来,桃江县委政法委充分发挥总揽、协调作用,坚持高位推动平安建设,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建各项工作,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严厉打击整治违法犯罪,守牢平安底线。
法院部门将平安建设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抓实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检察部门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扎实推进“检察护企”等专项行动,以检察建议促进社会治理;公安部门坚持“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工作主线,积极构建社会面立体化防控网络,筑牢平安稳定基石;司法部门创新“四化”人民调解工作法,引导全县269个调委会受理调解矛盾纠纷,筑牢基层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