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湘潭雨湖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

2025-04-15 14:25:4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阮占江 帅标 通讯员 谭银 

近日,湖南省湘潭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在雨湖区召开。作为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雨湖区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主责主业,突出好用实用,达到实战实效,不断提升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水平。 

在哪干? 

纠纷“不出圈”,矛盾纠纷就地调处 

上下共三层,面积2000多平米,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服务大厅,实际上是雨湖区社会治理的智慧大脑和服务中枢。 

在场所选址上,雨湖区综治中心选址在雨湖区政法资源分布的中心圆点上。以综治中心为圆心,司法、信访部门就在此办公,法院、检察院、公安、交警等部门在周边2公里范围内。综治中心内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站式矛调中心、信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中心,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 

在场所建设上,雨湖区踩准扁平化治理改革的发展契机,超前谋划,积聚先动优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建设方案,在机构编制、人员配置、财政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和业务流程,先后投入40余万元用于区综治中心提质改造,构成“1厅12室”(群众接待大厅,人民调委会、专业性调委会、调解室、行政复议室、诉讼、检察服务室、心理咨询室、轮驻办公室、信访接待室、联合接访室、纪委接访室、会商研判室、指挥调度室)的实战阵地。 

在功能布局上,雨湖区综治中心各个功能室设置按照“接待分流-调解-行政复议-诉讼(控告申诉)-信访(纪委)”的思路设置,这既是群众来访的路线图,也是矛盾解决的路线图。“就好像医院导诊看病一样,群众有了矛盾纠纷来综治中心也按照挂号导诊的流程”,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谁来干? 

扩大“朋友圈”,解纷主体更加多元 

物理整合到位了,如何起到化学作用?雨湖区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推进部门入驻,实行合署办公、一体调度。公检法司和信访等重点部门常驻、行业主管部门轮驻、涉事部门随驻,并吸纳调解组织、心理咨询团队进驻。目前,入驻人员由行业调委会+五老+乡贤和事佬+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心理咨询室构成,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人到齐了,怎么管?区综治中心对入驻人员实行统一管理,要求入驻人员保持相对稳定,入驻期间不再承担原单位其他工作,实行与原单位双重管理,每个轮驻单位每周入驻1-2日。 

3月18日,雨湖区组织全区100余名调解员进行培训,培训讲师为婚恋家庭矛盾纠纷化解的“行家里手”邹美红。为提升调解员的素养水平,扩大矛盾纠纷调解的影响力,提升矛盾纠纷调解化解率,雨湖区综治中心设置邹美红心理咨询室,特邀金牌调解员邹美红及其团队入驻,邹美红从事司法调解工作近20年,是湖南广播电视台最佳王牌栏目《寻情记》金牌调解员。据了解,她每年举行“送法下乡”活动5场左右,为群众现场咨询解答100余人次,共接待和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咨询1000余起。 

怎么干? 

完善“治理圈”,机制运行有力有效 

在提升阵地软实力方面,雨湖区综治中心聚焦主责主业,着力从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健全多元解纷、分析研判、联席会议、考核督办等9项62条工作制度。畅通诉求通道,通过搭建“千年雨湖”智慧平台,整合12345热线(12315)、公安“情指行”等线上平台,实现诉求一键直达;区、乡两级综治中心以及各涉事部门都可线下受理群众诉求。强化协调联动,实行矛盾纠纷分级处置,乡镇(街道)、区直部门三次以上调解不成功的上报区综治中心,实现上下有序联动。入驻单位按照矛盾调解、法律服务、检察服务、诉讼服务、信访接待五项进行分工,按需提请召开联席会议,实现条块有机融合。实效闭环管理,对居民上报事件、诉求、矛盾实行“统一接收、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督办通报、考核评价”五步闭环管理。今年来,共组织联合调解(接访)60场次,成功调处矛盾纠纷71件。同时,对办结过程全跟踪,群众过程全评价,纪委常驻全监督,复杂疑难矛盾呈报区委常委会,由区领导牵头化解。2025年以来,共摸排矛盾纠纷1687起,化解1604起,化解成功率95.08%。 

另一方面,做实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完善情报信息发现、核查、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工作流程。精准收集信息,紧盯民情、社情、警情、访情、案情、舆情、12345热线等数据信息,安排专人收集;29台巡防车辆、667个网格员,穿梭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搜集各类社会治安风险隐患。精心研判形势,建立平安形势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区级每月开展、乡级每半月开展、村级每周开展。加强矛盾纠纷数据结构化分析、精细化研判,发布平安指数。精确运用成果,强化态势感知,编纂月度平安形势分析专报,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对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对矛盾多发地基层、风险领域主管部门予以指导、督办。 

干得怎么样? 

构建“平安圈”,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数据见证效果。2023年11月,雨湖区“扁平化治理解纷”工作法入选全省“枫桥经验”先进典型。2024年,雨湖区实现刑事案件数下降31.51%、法院收案数下降13%,人民调解矛盾纠纷化解总数上升15%。全区社会大局保持“五个零发生”和“两降两升一零”良好态势,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背景下,治理效能得到充分释放。将调解贯穿行政复议全过程,行政争议的化解更加高效更有力度:2024年,新收行政复议案件170件,同比增长73.3%;受理147件,同比增长79%;办结142件,同比增长103%,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全年,行政复议案件以调解、和解等方式结案52件,调撤结案率达36.6%,案件实质化解率达到92.7%。

将调解贯穿信访案件化解全过程,“案结事了、息访息诉”目标正在逐步实现:2024年全年全口径信访总量2068件次,同比下降12.27%;初信初访质效提升,申诉求决类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98.82%;信访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实现突破,全年实体化解信访积案49件,同比增长68.42%。 

雨湖区用实践证明: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力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高效顺畅运转平台,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将不断强化,群众满意度将更加提升,平安建设的根基将不断巩固。 

如何干得更好? 

拓展“服务圈”,科技赋能治安防控 

近日,雨湖区姜畲镇清泉村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李某急性颅脑损伤。李某家属认为是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交警部门通过调取“雪亮工程”视频图像信息系统获取证据,案件得以告破。经查,系李某醉酒后因操作不当,致使车辆驶出路面,造成李某受伤、摩托车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目前交警部门已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其中,“雪亮工程”系统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力证据,为强化实战应用,让信息化成为推进矛盾纠纷法治化的重要支撑,雨湖区分两批共建设改造1200余个“雪亮工程”视频探头,同时将区域内4642个社会视频资源纳入“雪亮工程”,力求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并积极探索在防溺水、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方面进行前端智能感知和预防上发挥实效。 

此外,雨湖区发挥巡逻防控作用,构筑“三级巡防”队伍,由区级“专业”巡逻,乡级“专职”巡逻,村级“义务”巡逻。对抓获现行“盗抢骗”违法犯罪嫌疑人或提供重要线索协助公安破案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为平安建设添砖加瓦。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战化运行,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雨湖区的生动实践。下一步,雨湖区将持续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建设,为“基层善治”增添亮色。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