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天健 实习生 林子炜 通讯员 杨文峰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坚持和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进区、镇街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从“单兵作战”到“集团作战”、治安防控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创安”的跨越式发展。2024年以来,全区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1万余件,刑事立案同比下降32.38%,命案发案同比下降10%,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平安基石不断筑牢。
聚焦场所设置 打造解纷“主阵地”
西海岸新区创新构建立体化调解网络体系,整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劳动争议仲裁中心、社区矫正中心、妇联家庭维权服务中心和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建成1个区级综治中心总枢纽,23个标准化镇街综治中心实现区域全覆盖,368个村(社区)工作站延伸至基层末梢。实现三级阵地筑体系,构建起全域覆盖治理网络。各中心按照“前台后场”模式,配套N个特色调解工作室,打造“一站式”服务标杆,开创矛盾纠纷化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工作体系。
西海岸新区实行“常驻+轮驻+随驻”工作模式,公、检、法、司、信访、妇联等9部门“应进全进”常驻,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8部门“能进则进”轮驻,其他28个部门“随叫随进”,“握指成拳”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通过“物理整合+流程再造”,推动两级综治中心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心理咨询、行政复议、司法确认、公证、仲裁、审判等12项功能合一,确保“进一扇门,解所有事”。实现功能融合提效能,优化了综合服务空间布局。
西海岸新区成立11人的区级专家调解团队,推动校园、医疗等8个行专调委会实体化入驻运行,建立法学会7名首席法律专家、行业16名调解专家、基层1271名调解员的专业人才库,培育“老庄调解室”“王婷婷调解室”“人大代表刘华明工作室”等12个名家调解室,打造“辛安桔灯”“场快办”等23个特色调解品牌,培养“法律明白人”3800余名,凝聚多元解纷“向心力”。
聚焦运行机制 贯通调处“全链条”
为实现顶格推进抓统筹,压实责任传导链条,西海岸新区将综治工作纳入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工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出台《“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施方案》多份文件,建立首问负责、分流转办、督查考核等14项核心机制,以及中心管理、人员管理、文明服务等9项管理规定,实现责任清单化、流程标准化。
西海岸新区从线上、线下对各类矛盾纠纷统一受理、分流转办。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普通纠纷实行村社“首调”、镇街“联调”,重大矛盾启动区级专班攻坚。推行“受理—分流—调处—回访”闭环管理,案件办结率达99.3%。各镇街出台“以案定补”奖励办法,激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
西海岸新区依托省矛调平台、110警情、12345热线等系统,搭建矛盾纠纷“全量数据库”,全域分析纠纷高发领域、重点人群,建立16类典型事项经验智库,提前预警同类问题。建设“一屏统揽、两端协同、三边预警”平安建设信息平台,实现全区政法系统基础工作数据的汇总分析、信息预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数据统计等多功能信息,2024年以来共办理预警信息6099条。
聚焦工作开展 筑牢平安“防护墙”
为做实源头治理,前端排查防未然,西海岸新区开展“幸福护航”“家庭风险评估”专项行动,排查化解家庭、邻里等隐性纠纷4300余件。开展“小马扎议事会”“逢4说事,遇9答疑”等活动,让基层“末梢”变为治理“前哨”。建立“红色物业”矛盾预警机制,行业投诉量同比下降45%,推动治理从“灭火式”向“防火式”转变。
西海岸新区创新多元化解模式,打造“调解+”品牌矩阵,劳动纠纷实行“五调联动”,房地产纠纷建立“专班包案”。对重复投诉3次以上的案件启动“提级办理”,组建专家团队攻坚化解。2024年以来,成功处置涉众型纠纷67起,避免群体性事件12起,信访积案化解率达92%。强化督导问责机制,针对久拖不决件、重复访件、经回访核实后仍不满意件、上级交办件等进行督查督办,对工作不力单位实行“黄牌警告”,推动问题及时解决。
聚焦风险防控 拧紧稳定“安全阀”
为实现网格治理立体化,构筑群防群治新格局,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构建“五级网格”管理体系,发动7万余名群防群治力量参与“万警进万户”行动。设立“治安守望岗”360处,建立“群众举报奖励办法”,累计受理线索3200余条,发放奖金28万元,形成“人人参与、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2024年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8%。
西海岸新区强化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加强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落实就业帮扶50人,促进顺利回归社会;健全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共享+定期随访”机制,2024年发放“以奖代补”资金141.66万元,激发家庭监护动力。
西海岸新区持续推进智能感知设备建设,创新搭建“流动人口发现”大数据模型,建立“四查两管”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在14个产业园区建设新市民综合服务中心,累计服务3.2万人次。
编辑:迟明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