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吉林梨树:基层“小法庭”展现司法为民“大作为”

2025-04-14 11:23:4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美欣 

这是一个仅有7人的法庭。 

辖区人口近15万,年均受理案件700余件,曾屡获殊荣。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这就是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人民法院孤家子人民法庭。 

孤家子人民法庭成立于1963年,经历过改制又恢复,多年来“铭于心、践于行”,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的最高追求,用实际行动诠释“小法庭大作为”的深刻内涵。 

雨夜调解 彰显为民本色 

“我辛辛苦苦把他们养大,现在我岁数大了却没人管!”2020年夏的一天,潘大爷冒雨找到了法庭时任庭长孙海鑫,声泪俱下地讲述了他被5个儿子抛弃的情况。 

孙海鑫立即赶到老人所在的村子,走访村干部和部分村民,并连夜在老人家里开庭审理这起赡养纠纷案。经耐心教育,潘大爷的儿子儿媳们当场承认错误,并对老人的晚年生活进行了妥善安排。 

孙海鑫临走时,已是深夜。 

“离婚纠纷中还会有旧情,赡养纠纷中还会有亲情,邻里纠纷中还会有乡情,借贷纠纷中还会有友情,交通事故纠纷中还会有同情。只要努力唤起人们的真情,大部分的恩怨都会烟消云散。”孙海鑫经常这样说。 

基于孙海鑫扎根基层、服务基层30余年的工作经验,2018年,“海鑫法官说事点”应运而生。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进村法律服务200余次,接待说事群众2000余人次,处理各类矛盾纠纷880余件,将“党员先锋岗”亮在审判一线,让党徽在化解矛盾的最前沿闪耀。 

多方联合 高效化解纠纷 

“今天他能砸了我的仓房,明天就能拆了我的家!”说起和小儿子宋老三的矛盾,尤大娘愤怒不已。2025年2月,尤大娘因与宋老三发生矛盾,宋老三在气头上将院内的驴圈砸坏,二人一直僵持,互不让步。 

在尤大娘家,办案法官邹昌政悉心聆听了双方的陈述,了解到事情的原委。 

尤大娘和宋大爷早些年一直同宋老三一起生活,两位老人所居住的院落和宋老三的院落为同一个院落,西侧为两位老人大儿子宋老大居住的院落。2024年初,宋老三考虑到两位老人年事已高,自己又经常在外打工,经过协商,由宋老大赡养两位老人,两位老人所分得的耕地由宋老大负责耕种经营,并签署赡养协议,但该协议因尤大娘和宋大爷之间的意见不统一,所以两位老人并未签字。 

“我们把法庭搬到社区来,就地化解!”就这样,在办案法官邹昌政的决定下,一枚国徽、几张方桌、几条长凳,在社区调解室内,办案法官以情感疏导和释法说理的方式,逐步引导双方增进理解,寻求共识,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在村干部的见证下组织双方对院落进行了分割,宋老三也对损坏的驴圈进行了赔偿。 

从起诉到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本案仅用一周时间就得到圆满化解。 

这是孤家子法庭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基层法庭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动实践。 

2021年,梨树县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选定为“三进”工作试点法院,法庭落实“走出去、请进来、树品牌”的工作思路,主动邀请乡镇干部和网格员担任调解平台联络员,并邀请村干部、地方乡贤组成精干调解队伍,凝聚起法庭、乡镇、村屯社区的三级解纷力量,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构建起法庭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为一体的人民调解格局。 

无声关怀 司法温暖人心  

“这个案子比较特殊,需要请一名手语老师明天配合当事人进行手语翻译。”今年3月26日,法庭收到了一位聋哑人女性的离婚诉求信,由于当事人无法张口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办案法官邹昌政提前做足了审理准备。 

次日上午,当事人赵某在其父亲的陪同下来到法庭。在手语老师的协助沟通下,法官了解到,赵某因与多年在外务工的丈夫感情不合,夫妻感情已经破裂,想起诉离婚。 

随后,在妇联等多方见证下,办案法官询问了双方意见,并与其家人沟通,联系到其丈夫王某通过手机在线上签下了调解协议。 

走出法庭,赵某突然转过身,在阳光下对办案的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并反复弯折,这是手语“谢谢”的意思,此刻微笑在她的脸上绽放,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灿烂…… 

多年来,孤家子法庭的法官们在辖区3个乡镇的31个行政村、12个社区留下巡回审判的足迹,在数千件案件中书写了司法温度,这是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生动诠释,更是基层人民法庭忠诚履职、司法为民的时代缩影。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