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冲 通讯员 车韵婷
近日,黑龙江哈尔滨仲裁委员会与哈尔滨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召开联席会议,首次探讨“仲裁+评审”协作机制,共商涉财政资金建设工程纠纷高效化解路径。会议围绕双方职能定位、财审与司法鉴定的差异、证据的采集与互信、专业优势互补、仲裁与财审效能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多项共识。
据了解,哈尔滨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涉及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纠纷案件中,合同往往约定最终结算额以财审结论为准。哈尔滨仲裁委员会与哈尔滨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为加强仲裁与财审程序衔接、避免重复鉴定、解决证据认定存在差异等问题,以“信息互通、证据互信、结论互用”为目标,构建“三协同”工作机制,实现化解纠纷质效双升的目的。
在遵守仲裁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建立案件有关信息双向通报机制,针对仲裁案件中涉及财审的关键事实,如争议焦点、案件进度、财审进展等内容同步交换意见,减少程序反复流转,避免重复调查,缩短纠纷处理周期。
双方依据各自规则认定的事实可以依法相互通报,针对财审过程中需要当事人提供但其拖延或拒绝提供报审资料等情形,可以告知哈尔滨仲裁委员会,由仲裁环节依据举证责任进行明确和认定相关证据是否可以作为财审依据,减少因证据争议导致的程序迟滞。
针对报审资料瑕疵、工程现场灭失等复杂情形,哈尔滨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出具专项评审说明。仲裁庭可以依据该意见委托鉴定,对鉴定结论,仲裁庭亦可以听取哈尔滨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意见,确保公平公正,避免重复鉴定,降低当事人成本,提升审理效率。
“仲裁+评审”的协作机制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既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的精准性,又为市场主体提供清晰、高效的仲裁争议解决路径。未来,哈尔滨仲裁委员会与哈尔滨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将进一步细化协作规则,推动标准互认、数据互通,打造“全链条闭环式”财政资金监管体系,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仲裁服务。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