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衡水市冀州区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2025-04-09 17:05:05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雯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冀城嘉园小区张某等7户业主,于2017-2018年分别购买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临街门店房产,由于开发公司债务纠纷问题资产被区法院查封,导致所购门店无法备案,多次反映诉求无法解决。区综治中心了解情况后,组织区法院、区住建局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解决群众反映诉求。经协调,区法院将查封账户中的房款转到区住建局监管账户,区住建局办理备案证,七户业主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这是冀州区发挥综治中心实战效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冀州区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2+3+4”工作体系,全面受理、及时回应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

全力办好群众身边事

冀州区深化“网上枫桥”工作实践,突出“线上汇集一口整合、线下办理快捷高效”,破解“基层诉求多头反映、民生问题发现滞后、部门职责交叉错位、诉求办理质效不高”等问题。

该区将人民网三级书记留言、国务院互联网+督查、问政河北、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上级各渠道推送和公众号、小程序、便民热线等本地各渠道搜集的民生诉求归口整合,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交办、统筹办理、提升质效。

此外,持续拓展数据信息,将搜集的所有信息分流推送到10个乡镇和54个区直部门,做好跟踪督办的同时,精准研判每日数据,精确掌握居民需求和治理短板,实现“一网采集录入、一网分流督办、一网监督处置”,打造融合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稳定、纠纷调解、民生服务等领域的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

按照“党支部建在片区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原则,该区优化调整基层党建、综治双五级网格,延伸基层触角,完善《网格治理体系运行标准化实施细则》《网格员职责任务清单》等,明确法规宣传、矛盾排调、治安防控等职能职责,优化提升“双网共建”质效。同时,从公检法司抽调专人组建“冀时语”法律服务专班,对疑难复杂以及需多部门协同办理的事项,采取专班介入调解,纪委监委协同办理,通过法纪前置,释法明纪,有效减少诉讼案件发生。

全面化解社会矛盾点

冀州区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突出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防控,与“网上枫桥”一体建设,打造区域矛盾风险指挥中枢。

该区进一步强化实体化建设,按照“一室多用、一厅多能”原则,推动综治中心与群众工作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涉法涉诉中心等合署办公,设置行业调解室、法律服务室、听证室和群众接待大厅等“四室一厅”,公检法司、人社、教育等14个部门派员常驻,依托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与“网上枫桥”数据共享,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一中心聚合、一站式服务、一次性解决”。

为强化规范化建设,该区坚持各类矛盾纠纷来访必登、全量接待,规范办理程序,健全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流程图》《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对群众现场及线上反映、部门流转等多途径来源的矛盾纠纷,统一受理登记,分级评估、从速交办、跟进化解。

此外,发挥“联排、联调、联控”中枢作用,构建矛盾纠纷调处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整合乡镇部门、网格员、智慧平台等力量,开展矛盾纠纷、安全生产检查;统筹入驻部门和人员力量,实现民调、诉调、检调、警调、访调“五调联动”;整合公共视频资源,组织基层公安干警、乡镇部门人员建立最小巡防单元、志愿者应急单元,与城乡网格员互相配合,协同开展重点场所管控和突发事件处置,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切实优化队伍提质效

冀州区通过配强基层网格员队伍、优化行政执法和行政服务人员队伍、做实司法调解队伍,推动各类调解“优势互补、衔接联动”,形成化解合力。

该区将“五老”人员、热心群众、未就业大学生等充实到网格员队伍中,常态化开展培训,持续提高职业化水平,着力打造“明星式”先锋队。同时,建立由区直部门和乡镇行政执法及服务人员组成的工作队伍,常态派驻部门挑选精干力量入驻综治中心,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精细管理和专业服务能力。

为做实司法调解队伍,该区动态充实调整司法调解专家库入驻综治中心,严格选拔、规范管理、定期考核、奖优汰劣。选派民警、法官、律师组成司法调解小组包联村(社区),对疑难复杂问题集中研判调解,形成司法合力。

该区进一步强化工作保障,树立结果导向,严格“四项机制”抓落实。将化解矛盾风险工作纳入综治中心重要工作调度范围,对处置难度大的复杂事项,分包区领导及时介入,高位推动疑难问题办理。实行区领导、部门一把手、分管副职、网格员等四级牵头办理,设立区领导、乡镇(部门)主要领导“周五群众接待日”制度,由区、乡领导面对面受理群众诉求,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此外,制定“123”限时办结制度,日常咨询当日办结,一般问题两日办结,较复杂的三日内答复处置方案和时间节点,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优化“收集-交办-处置-反馈-验收-分析评价”闭环管理机制,对办理进展全程跟踪管理,办结案件及时入卷归档,未办结案件定期通报、约谈督办,确保及时化解到位。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