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荣 莫雅璇 通讯员 张庆荣 彭梓涛
“注射干细胞提高免疫力,包治百病”,近年来兴起的干细胞疗法,竟成为了不法分子的敛财“神器”。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审理一起妨害药品管理罪案,因未经许可生产、销售干细胞制剂,五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一年三个月不等的刑期,被告人及被告单位被判处罚金,并判赔民事公益诉讼赔偿金274万余元。
本案经审理查明,A公司主要从事干细胞技术提供、外周血免疫细胞存储、干细胞临床科研等业务,丁某系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2022年10月,丁某决定与常某合作开展干细胞销售业务。因A公司未取得生产、销售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备案以及生产、销售干细胞制剂的相关国家行政许可,为规避法律风险,丁某利用自己实际控制的B公司与常某合作开展干细胞销售业务。
常某与廖某共同成立C公司用于对外宣传、销售干细胞,并通过该公司收购某门诊部用于为消费者注射干细胞,杨某则参与门诊部经营管理并担任该门诊部法定代表人。后常某又另成立D公司与A公司对接购买干细胞,并安排彭某任法定代表人、负责与干细胞销售有关的客服工作。经审计,C公司、D公司对外向众多消费者销售干细胞的销售额达274万余元。
2024年,公诉机关以妨害药品管理罪对A公司、丁某、常某等人提起公诉,并同时对相关单位和被告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法院审理后认为,涉案干细胞制剂符合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应按药品管理;被告单位及各被告人未取得药品相关批准证明文件生产、销售药品,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且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其行为均已构成妨害药品管理罪。因被告人生产、销售干细胞制剂的行为侵害了众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刑事公诉时,一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亦予以支持,判令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支付赔偿金274万余元。
法官提醒
干细胞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治疗技术,具有特殊的管理属性。我国建立了以医疗机构为责任主体,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和项目双备案的管理机制,国家对干细胞制品按药品严格管控。从事干细胞制剂或相关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的企业,应符合药品管理规范,若未取得药品相关批准证明文件生产、销售干细胞制剂,可能触犯刑法。
广大消费者应理性求医,警惕夸大宣传,看病、买药要去正规医院和药店,守护好自身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