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通讯员 陈霖
近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仁布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成功执结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通过诉前财产保全与强制执行措施的无缝衔接,为申请人执行到位案款6,168,984.74元,有力彰显了保全措施在破解“执行难”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西藏某交通产业公司与某集团有限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诉至法院,涉案金额达600余万元。诉讼期间,申请人向仁布县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经审查后,迅速依法冻结了被执行人名下银行账户存款600余万元,为后续执行工作筑牢了根基。
在执行过程中,一是保全先行,锁定财产。执行立案后,执行干警发现该案保全措施已足额覆盖执行标的。他们立即依托“立审执联动机制”,调取保全材料并核实账户冻结状态,有效避免了财产转移风险。二是刚柔并济,促成履行。执行团队多次约谈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一方面,明确告知其拒不履行将面临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等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引导其考虑账户冻结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最终,被执行人主动提出履行方案。三是快速划拨,案款到位。在双方达成和解的次日,执行干警迅速依法办理扣划手续,将6,168,984.74元案款发放至申请人账户,案件得以圆满执结。
本案的成功执结,充分体现了财产保全对提升执行质效的关键作用。诉前保全从源头上防止了财产转移,降低了执行风险。执行衔接的高效性缩短了办案周期,而保全措施产生的强制威慑力则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未来,仁布县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以保促执”机制,强化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胜诉权益。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