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国家文物局多举措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

进一步提升文物工作法治化精细化水平

2025-04-08 08:42:1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3月1日起,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施行。

文物保护法于1982年颁布施行,是我国文化领域第一部法律,2002年进行第一次修订,此次修订是时隔20多年第二次全面修订。

“此次修法,是推动宪法实施,贯彻落实宪法确定的原则和制度,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是巩固文物保护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文物事业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在近日举行的国家文物局2025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国家文物局下一步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的安排和举措。

推进法规规章修订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公布后,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统筹谋划、迅速行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普法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金瑞国介绍说,2025年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局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任务举措分工安排》,从配套规定、重要制度、原则要求、推进文物法治建设四个方面提出20项任务。此外,还举办了国家文物局机关、全国文物系统文物保护法专题培训,并编写《文物保护法涉及政府部门法条汇编》等普法材料,组织发布“一图读懂文物保护法”系列海报、交互漫画、普法短片、解读文章、法制节目。

2月28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施行前一天,国家文物局会同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司法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普法办公室印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通知及《文物保护法学习宣传提纲》,强调要把文物保护法纳入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国家法律清单,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内容和领导干部任职培训、在职培训课程。

金瑞国介绍,国家文物局将完善配套规定,协调加快推进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修订。指导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修订工作。组织开展与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不一致、不衔接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此外,还将开展文物领域权责事项梳理研究,依法加强国家文物局法治政府建设,提升文物工作法治化、精细化水平。

推动联系点建设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在保持文物保护基本制度稳定的基础上,修订和增加了一些新的制度规范,对于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金瑞国透露,国家文物局将持续深入推进文物保护法的宣传贯彻工作,推动国家文物局文物法治建设联系点建设。

同时,国家文物局将指导开展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活动,举办文物保护法青年骨干暑期班,推动文物法学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点,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推出生动易懂的普法作品。

“要推进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让文物保护法可知可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守护历史根脉、赓续文化基因的法治保障。”金瑞国说。

增强法律威慑力

“此次修法,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增强了法律的约束力。”金瑞国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与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处分责任等相衔接,共同织牢织密文物安全保护网,筑牢文物安全的底线、红线、生命线。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细化处罚层级和处罚对象,大幅提升罚款金额,对造成文物损坏且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将最高罚款额增加到单位最高罚款1000万元;完善行政处罚种类,增加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承担文物修缮复原费用、限制业务活动、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书等,提升行政处罚实效;明确文物行政部门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增加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公益诉讼等内容,形成文物保护合力。

金瑞国表示,国家文物局将严格对照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认真梳理法定职责,督促各级政府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提升文物安全防范能力,健全文物行政执法事项目录和裁量基准,加强文物行政执法队伍和执法水平建设,完善打击防范文物违法犯罪联合工作机制,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一体推进、合力保护的工作格局,守好文物的底线、红线、生命线。

编辑:赵亚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