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刘振华 温世宁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立足于服务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等建设,由市委政法委、市综治中心统筹协调,市人社局牵头,进一步健全调解组织体系、创新调解工作机制、完善调解保障措施,全力构建全市劳动人事争议“大调解”工作新格局。
打造多方参与大调解工作格局
2022年,防城港市委、市政府印发相关意见,明确以构建调解组织体系为基础、健全调解工作机制为核心、完善调解保障机制为支撑,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法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参与的全市劳动人事争议“大调解”工作新格局。
意见细化了“大调解”工作机制、措施以及部门职责分工,成立专门组织机构,由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主任,各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协同推进工作落实。
构建纵横到底基层调解组织体系
近年来,防城港市人社局建设多层次、广覆盖的基层调解网络,筑牢矛盾纠纷化解屏障,有效将劳动人事争议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试点建立“仲裁+监察+多部门联动”的多元调解机制,会同总工会、人民法院等部门,在市县两级同步建立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中心,吸纳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退休仲裁员、专职律师及工会工作者等为调解员,由各有关部门派员进驻,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强化协调联动,对劳动争议案件打出“组合拳”,持续提升调解工作水平。
与此同时,防城港市建立“人社+工会+街道+企业+N”的基层联合调解工作新模式。港口区综治中心、港口区人社局、港口区总工会、沙潭江街道办以及有关企业共同建立沙潭江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设立专门调解场所,选聘专职调解员坐班调解,进一步加强基层调解工作。
健全劳动争议源头预防治理机制
防城港市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选派骨干力量进驻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中心值班,发挥监管责任,牵头调解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防城港市人社局健全劳动争议源头预防治理机制,通过压实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责任,加大对建筑行业、新就业形态领域监管力度,重点整治违法分包、挂靠等行为,依法规范用工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加大工伤预防宣传力度,将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作为建筑市场准入条件,确保农民工及时获得工伤救治;健全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制度和企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等,强化源头预防治理,最大限度减少劳动争议发生。
此外,防城港健全农民工工资争议调解机制,明确因“三包一靠”、拖欠工程款以及因工程款结算纠纷等引发的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由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调解,进一步压实责任,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妥善化解争议。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