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美欣 通讯员 付新明 郑博文
多年来,吉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通化边境管理支队持续打造平安边境样板,边境地区枪、毒、赌、诈、私等各类跨境违法犯罪缩减至历史低点,突出违法犯罪得到全面遏制,盗抢骗等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2024年2月,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获得全国首批(共5个)平安边境模范县市命名。
“三警联防”开启社会化警务模式
2019年5月,通化边境管理支队结合辖区地域特点,大力推进农村警务和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在所属各自然村招录选拔60余名驻村辅警,用于配合边境派出所开展驻村警务活动。
“我在境外饭店做服务员,挺辛苦,但一个月能赚五六千元人民币……”
2022年3月,大批东南亚务工人员返乡,通化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民警梳理排查近几年频繁往来东南亚涉赌、涉诈敏感国家人员。在麻线边境派出所辅警、义警联合开展线索排查时,发现林某无法准确说出某国首都名称,且收入水平大大超过该国平均水平,重重疑点引起民警怀疑。
循着这条线索,经过数月的缜密排查,通化边境管理支队依托“獴猎”等专项行动,在国家移民管理局督办下,破获了一起跨19省72市,涉案超百人、赌资流水近亿元的特大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这是通化边境管理支队全面启动“三警”群防联控模式后,成功搜集案件线索,打造平安边境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通化边境管理支队积极探索社会化警务模式,先后搭建“一村一辅警”“义警工作站”“乡村振兴法律咨询室”“红色物业”等模式平台,全面推行“人民调解驻所制”,让从前的“民警管治”向“村民自治”延伸,逐步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
截至目前,该支队驻村辅警、义警等社会化警务力量协助民警开展边境踏查19700余次,获取线索协助破案460余起,参与排查、调解纠纷2350余起,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
“三所联调”探索多元化调解机制
“一直是我照顾老人,钱凭什么跟你一人一半,大家帮我评评理!”2024年8月30日,太王边境派出所接到报警,在集安市太王镇的街道上有两名群众发生争吵,现场混乱。
“这不是一起简单的家庭纠纷,双方因琐事积怨已久,心结很深,简单调解很难奏效!”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发生争吵的是一对亲姐妹,原因是双方对老人的遗产分配有分歧,而且前期社区民警入户走访时,就了解到姐妹二人日常矛盾较多,经常发生口角。
考虑到该事件容易引发矛盾再次升级,太王边境派出所副所长刘晓峰立即启动“三所联调”机制,邀请当事人及司法所、律师事务所调解员来所进行座谈调解。
讲解遗产继承法律法规、帮助理性核算财产分配、回忆家人之前温暖故事……在座谈现场,民警和工作人员一起,从法、理、情三个维度与姐妹两人共同商讨,经过2个小时的座谈交流,最终两姐妹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财产分配方案。
“我们从法律角度给双方提供专业咨询,让大家更理性认识问题、对待问题。”律师调解员张光勋说。
“有时候,仅仅依靠民警难以说服双方,引入律师和调解员,让双方既能感受到调解的温情,又能享受专业的法律服务,法理情相融,是‘三所联调’解决矛盾纠纷的关键。”刘晓峰说。
三年来,通化边境管理支队各边境派出所共排查矛盾纠纷6200余起、化解6100余起,其中属边境派出所管辖的一般矛盾纠纷100%化解,其他需联合调处的矛盾纠纷化解率为97%。
“七巡联控”打造一体化勤务布局
作为“中国十大边疆重镇”之一,集安边境线长且村组分散,旅游旺季更是游客骤增,由于执法执勤单位相距远、分布散、支援慢,传统指挥调度模式难以满足治安防范需求。
2018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犯罪形势和人民群众对警务工作的更高期待,通化边境管理支队不断探索优化“七巡联控”一体化勤务布局,科学设置36个巡区,56个“1、3、5分钟”快反圈层,逐步完善巡处一体、等级响应、分级布控、区域增援等机制,真正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形成了一点响应、周边合围、层级防控的“预防警务”布局。
“无人机热成像显示,嫌疑人逃跑路线复杂多变,正在山间小路缓慢移动,请沿线各组警力注意安全,根据逃跑轨迹合围封控圈!”
快反分队就位、警犬分队就位、视频巡查队就位……2024年2月7日13时,集安边境管理大队勤务指挥室大屏幕前,大队长刘海泉正发出抓捕指令,用时不到2小时便将嫌疑人抓获,经查此人是“网逃”且有重大刑事作案嫌疑,这是该支队“七巡联控”合成破案的众多案例之一。
从“物理固防”到“人心戍边”,从“单一管控”到“多元共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治安形势持续向好,警民关系愈发紧密,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如今,边疆治理的理念与实践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如春风化雨般润泽边疆大地,时代的浪潮中,为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图为快反队员开展警犬扑咬训练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