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国锋 许瑶蕾 通讯员 凌志文
“法治是一种实践,而不是玄思的事业”。苏力教授在《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一书中的论断,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民法院车桥人民法庭得到生动诠释。一年四季更替间,法官们背着国徽,穿过春日里金黄的油菜花田,蹚过雨后泥泞的乡间小路,在褪色的门联前调解纠纷,于飘雪的屋檐下送达文书……用沾满泥土的脚步丈量司法为民的深度。
春涧·犁铧与法槌的交响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习习微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法官与干警驱车前往流均镇沿荡村,处置一起土地纠纷。两户村民因田埂边界问题争执多年,春耕在即,矛盾一触即发。
在办案过程中,法官并未急于宣读法条,而是俯身丈量田埂宽度,找来村中几位年长的村委干部回忆旧时地界,又前往档案部门查阅过往档案。调解时,法官不仅摆事实、讲法理,还援引“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等俗语,引导当事人从邻里关系应有的和睦、互助角度逆向思考。最终,双方多年矛盾得以化解。
夏炽·蝉噪与心火的淬炼
酷暑时分,乱蝉嘶鸣,一起离婚纠纷的庭审现场气氛紧张。夫妻双方情绪激动,相互指责谩骂,宣泄着多年来内心积压的不满和委屈。
考虑到双方间的情感纠葛虽是“剪不断理还乱”,但婚姻关系仍有回旋之余地,法庭采取“背靠背调解法”,引导双方冷静思考,回忆昔日彼此相识相爱相伴的美好时光,触发其内心深处的深厚情感。经历漫长的斡旋与调和,双方情绪逐渐平复,重新审视彼此感情,最后本案以撤诉结案。
秋澄·稻谷与契约的重量
金风送爽,稻谷飘香。秋收时节,一起买卖合同纠纷进入法庭视野。张大伯将辛勤种植的稻谷卖给收购商,对方却在交货之际以各种理由压价、刁难,拒绝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张大伯多次催讨无果,遂诉至法院。
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带领干警深入田间地头查看稻谷质量,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并向专业人士咨询,最终认定收购商违约,判令其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并承担违约责任。拿到胜诉判决时,张大伯脸上洋溢的笑容如秋日暖阳般灿烂。
冬冽·霜雪与初心的守望
寒风凛冽,冰雪飘飞,一位满脸沧桑的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进法庭,喃喃诉说着自己被子女冷落的苦楚辛酸。赡养纠纷具有紧迫性,法官多次前往老人子女家中,用“拉家常”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从民法典所规定的赡养义务,到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孝道故事,再到乡土社会场域特有的人情面子等观念,一次次苦口婆心的疏导劝解,最终老人与子女们解开多年心结,矛盾纠纷得以实质化解。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