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全国生态日
本报广州8月15日电 记者邓君 通讯员陈康秀 王骁 今天,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发布生态环境司法十大创新机制,涵盖流域协同保护、生态修复执行监管、碳汇司法实践等领域,充分展现了广东法院以最严密法治筑牢南粤生态屏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保障的创新实践。据悉,近3年来,全省法院共审结各类一审生态环境资源案件3.9万余件。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十大创新机制涉及广东重点河流、水库以及多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跨区域、跨部门协同保护机制,还包括对红树林、海域、珍稀物种的生态修复、治理、保护和“碳交易”“碳排放”前沿生态机制等。位列十大机制之首的是“重点流域山脉跨区域司法保护协作”,反映了广东法院立足流域、山脉一体保护,建立审判执行协助、资源信息共享、裁判标准统一、重要事项会商等机制,构建覆盖省际、市际的跨区域跨部门多层次司法协作体系。从“末端惩治”转向“源头预防”和“生态修复”是广东法院生态保护的鲜明特色。其中,广东高院联合省检察院、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等9家单位发布《广东省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移送政府部门监管办法》,首次在省级层面对生态环境修复监管案件移送、监管和修复评估验收等作出明确规定。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