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国家医保局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025-07-24 16:22:4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晨熙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20%,失能老人护理需求激增,社会各界对长期护理保险很关注。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介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主要是为了减轻老年人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后的日常照料护理费用和事务负担,努力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的后顾之忧。党的二十大和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指明了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方向和节奏要求。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在2016年组织了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在2020年又将试点范围扩大至49个城市,目前还在持续扩大范围,参保群众近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过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试点地区探索形成了基本制度框架,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综合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改革谋划,基本完成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机制“架梁立柱”。“十四五”以来的实践证明,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49个城市试点,统筹城乡的制度框架初步搭建,责任共担的筹资机制基本确立,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总体成型。在2020年扩大试点的基础上,近期,国家医保局又陆续出台了失能等级评估、服务机构管理、长期照护师等15个文件,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制度基础不断夯实。 

二是聚焦民生兜底,长护险切实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负担。聚焦解决最急需人群的最迫切需求,合理确定了保障范围。为失能人员提供协助进食、沐浴、排泄照护等生活照料和留置导尿、压疮预防照护等医疗护理服务,基金按规定分担70%左右的护理服务费用。“十四五”期间累计惠及超过200万失能群众,减轻群众护理服务费用负担超过500亿元,群众获得感有效提升。 

三是服务发展大局,积极发挥长护险促产业、稳就业的功能。长期护理保险发挥了保险制度资金聚集和战略购买的作用,为有关机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既稳定了经营主体预期,又助力养老服务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国家医保局新增了长期照护师职业,系统组织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拓宽了就业渠道,社会反响非常积极。据不完全统计,在“十四五”期间,49个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拉动社会资本投入相关产业超过500亿元,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超过了8800家,护理服务人员达到30万人,均较“十四五”初期增长超过50%,成为银发经济新的增长点。 

李滔表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建立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制度逐步覆盖全民、政策规范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一步织密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编辑:王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