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钟法 陈一涵
不想当法律界带货CEO的青少年,不是优秀的法治小记者!
当法槌咚地敲响,我突然明白了: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保护我们的温暖铠甲!
“你们是法律最好的翻译官!”法官的鼓励点醒我们的使命。法律如灯塔,我们要做引航的萤火虫!
……
这些精彩纷呈的法言法语都是体悟深刻的童言童语——来自7月18日下午的“法治副校长牵手法治小记者”宁波法院专场成果展示活动现场。
6月以来,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法治日报》联合开展“法治副校长牵手法治小记者”系列活动,共同探索青少年交互式法治宣传教育的创新平台,致力于打造“教育、学习、传播”一体化法治传播链条,共邀请300余名青少年深度参与模拟法庭、旁听庭审、法治新闻采访、名校研学等58场活动,其中50名学生受聘担任法治小记者。
“法治副校长牵手法治小记者,不仅是法媒协同、法校联动的创新实践,也必将为宁波青少年法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岩在致辞中介绍,宁波市严格落实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已实现100%全覆盖,成为连接法治与校园的重要桥梁,希望各位法治小记者以法治副校长为师,深入了解法律知识,积极传承法治精神,在学习中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双向奔赴的普法合力
“你们是法律最好的翻译官”
“我们有志向,我们有梦想,为祖国的厚望,立志做栋梁……”仲夏的宁波,草木葱茏,悠扬的歌声浸润了每一位少年,热烈的氛围感染了每一个人。
宁波中院大法庭里,一曲由全市两级共12家法院的法治副校长和法治小记者牵手合唱的《少年有志》,为这场普法成果盛典写下了青春洋溢的注脚。
伴随着充满朝气的歌声,宁波全市12家法院的法治副校长走上舞台,为16名法治小记者代表颁发聘书。
“孩子们,你们手中接过的不仅是一份聘书,更是法治传承的接力棒!期待你们用慧眼发现法治之美,用妙笔传播正义之声!”主持人——宁波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朱晖的寄语,道出了所有人的期盼。
“决狱无分巾帼志,持衡不让须眉功。”镇海中学高二年级学生朱芮菡在采访本上写下这样的心语。
走出书本,踏入真实的司法殿堂,在宁波中院融媒体中心采访小小技术调查官的经历还历历在目,这场法治研学之旅让朱芮菡真切触摸到了法治的温度与力量。
作为宁波中院法治小记者代表,朱芮菡在发言中说,“法官黄文娟的坚守奉献,让我感悟到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温暖力量;宁波知识产权法庭的庭审观摩,让我懂得法治是守护正义的基石和推动创新的引擎;与法治副校长的交流,更加坚定了我要成为法治建设见证者、传播者和践行者的决心,让法治之光照亮更多同龄人的成长之路。”
紧接着,两位来自基层法院法治小记者代表展开了绘声绘色的成果汇报,引来现场阵阵热烈掌声。
来自奉化的徐莱从小就是个“探案法律迷”,喜欢《神探麦克狐》里的推理,《福尔摩斯》的故事让她坚信正义永不缺席!
“我要用自己的声音传递法治的光芒!”这个梦想,从徐莱成为法治小记者那一刻起便闪闪发光。谈到研学体验,她感慨:“法官阿姨自制的漫画手册让未成年人保护法变身‘小明的故事’;模拟法庭就像‘剧本杀’,我们在破解校园欺凌谜题中学习法律;‘四明’云法庭的普法视频,让网络诈骗陷阱无所遁形。原来法治教育可以这么酷!”
徐莱分享了一个触动心灵的故事:“在采访法治副校长时,我了解到奉化法院曾发出浙江省首份由公安机关代为申请的未成年人人身安全保护令,帮助一对遭受家暴的姐弟重获笑容,这是法官叔叔阿姨们用法律为孩子打造的‘爱心盾牌’。”她也想对法官叔叔阿姨们说:“谢谢你们把复杂的法律,变成我们成长的阶梯!”
回忆起这次零距离法治体验旅程,欧若熙仍兴奋不已:“象山法院法治文化馆的互动屏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了可视化的安全屏障,模拟法庭的换袍敲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惩恶扬善的力量。”她特别提到法官的鼓励,“你们是法律最好的‘翻译官’!这句话点醒了我们的使命。”
于是,欧若熙把法官的“别点不明链接”,向同桌转译为“要你交钱的,先给我看看”,把未成年人保护法折成笔袋里的“小贴士”,把“法律法规”变成放学路上的聊天……她们创建“法言青语”校园广播专栏,在校园艺术节表演普法情景剧,她说,“当台下的同学脱口喊出‘那是骗局’时,我们知道,法治的种子已在心田萌发。”
欧若熙倡议以法治小记者的名义宣誓:
以眼为镜——将庭审现场的震撼,化作明辨是非的炬火;
以心为炉——把法律条款的温度,转为守护彼此的力量;
以行为锤——用日常每一次清醒的选择,为青春铠甲淬火加钢!
创新普法实现破圈
“让法治教育变成快乐体验”
5月30日,宁波中院党组书记、代院长杜前受聘担任镇海中学法治副校长。
6月下旬,“法治副校长牵手法治小记者”宁波法院专场活动正式开启。
7月7日,14名镇海中学学生走进宁波中院,受聘担任“小小技术调查官”和“法治小记者”,沉浸式体验司法公正,零距离探秘知识产权审判。
7月11日,宁波中院组织全市11家基层法院的法治副校长与40余名法治小记者共同走进镇海法院和镇海中学,开启一场融合司法威严与人文底蕴的研学之旅。
……
这个盛夏,宁波中院联动11家基层法院推出“法治副校长牵手法治小记者”系列特色活动,从庄严肃穆的庭审现场到妙趣横生的模拟法庭,从干货满满的法官对话会到家校共育的分享会……“法治副校长+法治小记者”互动模式让法治教育逐渐转为主动传播,法治小记者们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深入了解法院工作,学习法律知识,收获满满。
“大家好,欢迎来到‘彭不红直播间’!在法治宣传路上,我又多了很多‘小战友’……”北仑法院柴桥法庭庭长、法治副校长彭晓晓带着她的特色普法短视频品牌“彭不红直播间”惊喜亮相,以一场妙趣横生的法治脱口秀,联动法治小记者展开诙谐对话,笑声不断。
这段活力满满的开场白并非来自线上直播间,而是这次成果展的活动现场,彭晓晓的登场引发大家热烈欢呼。
线上,她是风趣幽默的“普法达人”;线下,她是亲和力满分的“法官阿姨”。
从司法裁判者到成长引路人,彭晓晓以法治副校长为纽带,织就了一张“花式普法+法校共育”的保护网。
“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你们筑牢法治的港湾。”彭晓晓说,希望通过构建立体化、沉浸式法治教育体系,运用别出心裁的普法方式,让法治教育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快乐体验。
“这是我第一次表演脱口秀节目,很有意思!希望我们和彭法官的演绎能让更多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刚刚被浙江警察学院录取的法治小记者付雨桐分享了独特感悟,“以前总觉得‘正义’像天上的星星,看得见摸不着。可走进法院的那一天我摸到了——是法警叔叔训练时湿透的制服,是法官姐姐补充回答时眼里的笑意,也是法槌落下时,心里那声轻轻的‘原来如此’。”
成果展示现场还设立了“未来法治之星奖、公正之声采访奖、普法创意传播奖、法治先锋报道奖”四大特色奖项,12位法治小记者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奖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获得未来法治之星奖的李慕涵说:“法律的重量是责任,法律的温度是希望。作为青少年,我们或许不用穿上法袍,但可以做到:学法——了解规则,才能保护自己;守法——哪怕没人看见,也要坚持对的;护法——遇到不公,勇敢发声!法治小记者就是法治精神的传播者,用笔记录真相,用行动守护公平!”
自从成为一名法治小记者,罗烨欣有机会走进镇海法院,听到法官们把“10+1助学”融入案件的调解中,让她对法院和法律人有了全新的认识。
罗烨欣写下了感记:看到法院墙上写着“司法为民”,以前觉得就是句口号,现在懂了——是万法官记着没了妈妈的小雪,是李法官想着赵师傅要上学的孩子,是大家把案子里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这是装满了牵挂的“暖心驿站”。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懂得:最好的正义,从来都带着温度。谢谢所有用真心焐热法律的法院人,是你们让“温暖”成了最动人的法治名片。
情真意切的法治寄语
“正义永不缺席,这是纯真的孩子们对我们的期待”
当天活动通过短视频展播、法治小记者代表成果汇报、法治脱口秀、法治寄语等多个环节,全面展示了宁波法院专场系列活动的丰硕成果。
浙江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许惠春,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岩,宁波中院党组书记、代院长杜前,法制日报社浙江记者站负责人、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以及来自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市政协社法和民宗委、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检察院、市妇联、市关工委、镇海中学等单位的领导嘉宾莅临现场。
“希望各位法治小记者在采访中观察法治宁波建设的点点滴滴,在传播中点亮校园的‘法治之光’,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带动身边人、影响更多人,让‘崇法向善’成为甬城少年的共同追求。”徐岩在致辞中寄语,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更加广泛凝聚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强大合力,更加深入推进“法治进校园”和法治副校长工作,让法治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携手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保护我们的温暖铠甲,法治小记者说的这句话特别打动我。”浙江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许惠春充分肯定了活动成效,“法治副校长和法治小记者深度互动、双向奔赴,氛围热烈快乐、成果深刻难忘,让大家感受到了司法和传播的温度。在此,我要向辛勤耕耘在校园法治建设一线的各位法治副校长们致以崇高敬意。正义永不缺席,这是纯真的孩子们对我们的期待,我们在办案中、在履职中永远不要忘掉、不要辜负孩子对我们的期待。”
许惠春表示,希望宁波两级法院在法治宣传工作中进一步丰富形式、创新载体、提升效能,深化新闻媒体协作,探索“法治+”跨界融合,策划推出更多通俗易懂、互动性强的宣传产品,更好传播法院好声音。
下一步,宁波法院将继续深化“法院主导、学校协同、媒体联动、学生参与”的“法治宣传共同体”,努力打造“教育、学习、传播”一体化法治传播链条,让法治之花在校园内外绚丽绽放。
编辑:王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