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2025年4月18日,在第43个“国际古迹遗址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吐鲁番市文物局在交河故城举行文物与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基地揭牌暨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这是新疆首个在文物遗址区建立的司法与行政协同的保护基地,展现了以司法守护文明根脉的决心与智慧。
吐鲁番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遗址1491处,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已发现文化遗址200余处,出土文物4万余件,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交融交汇点。丰富的文物资源是推动文化润疆落地见效的有效载体,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实证支撑。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通过多次调研,认为交河故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遗址,不仅面临严峻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风险,更因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完整的遗址形态,具备了打造“司法+行政”协同保护基地的条件,能够为新疆文物法治保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在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的指导下,吐鲁番市两级法院主动作为,与吐鲁番市文物局对接,成立了文物与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基地,搭建了“文物局日常监管+法院法治保障”的特色保护网。
近年来,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建立刑事制裁、民事赔偿与生态补偿三位一体的责任制度,构建适应新时代文物保护理念的司法裁判规则体系,推动完善文物行政执法与文物刑事司法有机衔接机制,发挥文物保护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作用。
编辑: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