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胎禁令从何而起
天主教会在整个20世纪都对阿根廷教育、卫生和公共道德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阻碍了民众性权利和生殖权利的政治进展。即使在1983年阿根廷民主回归后,其国内开始出现质疑宗教在政治领域权力的运动,但教会仍然在性和生殖问题上的立法决策中保持着较大的影响力。
根据1921年制定的《阿根廷刑法典》第86条规定,堕胎属于违法行为,仅在受孕女性面临健康或精神危险和智力受损女性被强奸而怀孕这两种情况时可以采取堕胎措施,其他堕胎行为均被认为是非法行为,可被判处1—4年监禁惩罚。直至2020年12月30日,阿根廷堕胎合法化法案才最终得以通过。
2018年堕胎合法化法案被时任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Mauricio Macri)推至国会,使其进入国会两院层面讨论。
阿根廷女权运动进阶史
阿根廷社会的女权运动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兴起。当时的妇女组织通过社会运动要求获得避孕和堕胎合法化等基本权利。1990年代,阿根廷女权运动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多关注,将阿根廷的生殖权利问题推向了全球视野。
2015年,随着14岁怀孕少女奇亚拉·帕埃斯(Chiara Páez)惨遭杀害事件的曝光,“一个都不能少”(Ni Una Menos)运动爆发,广大妇女组织上街游行,手举黑色旗帜标语,旨在谴责性别暴力、杀害女性的行为并抗议社会系统性性别歧视。这一运动迅速成为民众的普遍议题,人们将反对性别暴力的斗争与争取堕胎权联系起来讨论。
“一个都不能少”运动并非孤立现象,在墨西哥、智利、巴西、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家,“一个都不能少”运动也在社会中引起广泛关注与民众参与。这种拉丁美洲区域联动加强了阿根廷的斗争,团结了不同国家的女权主义者共同为女性权利而战。
“绿色浪潮”运动逆袭之路
2018年2月,阿根廷女权组织向国会提交《自愿终止妊娠法案》,获得了时任总统马克里默许进入国会辩论程序。6月13日,众议院辩论期间,数十万以年轻女性为代表的女权组织成员包围国会,以“合法、安全、自由堕胎”为口号,手举或头戴象征生命与希望的绿色手帕,形成一片壮观的“绿色浪潮”。顿时,这一“绿色浪潮”运动(La Marea Verde)席卷阿根廷全国,同时墨西哥、智利等国家女权主义者同步发起了绿色浪潮运动,为该运动目标的实现增加了跨国压力。尽管此次两院投票被参议院38票反对票否决,但国会辩论使堕胎权成为不可回避的公众议题,实现了从“边缘议题”到“国家共识”的跨越。
2019年12月,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就任总统,公开承诺将堕胎合法化运动纳入政府议程。2020年11月17日,阿尔贝托正式向国会提交《自愿终止妊娠法案》,该法案随着时任总统的官方支持再次进入两院讨论。至12月,数千名“绿色浪潮”活动人士在国会外24小时轮班守夜,用灯光、音乐、标语、口号等方式向议员施压,该行动被称为“绿色守夜”。12月10日国际人权日,近50万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集会,再次形成广阔的“绿色浪潮”,进行更壮大的示威游行和抗议行动。
2020年12月30日,阿根廷参议院以38票赞成、29票反对和1票弃权通过《自愿终止妊娠法案》。自此,阿根廷女性可以在怀孕14周内自愿终止妊娠,并且可以在任何公立医院中免费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法案通过后,阿根廷多个城市的街头,成千上万名女性头戴绿色头巾,手拉绿色横幅,彼此拥抱庆祝。由此,阿根廷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堕胎合法化的大国。(张晔 外交学院)
编辑:冀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