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上海公证行业创设多元协同平台

为群众烦心事提供“最优解”

2025-04-17 06:29:2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 本报实习生 张晓颖

“您遗产继承的问题通过公证就能解决,不用打官司。”

“这份赋强调解公证书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公证参与调解,专业靠谱又省心。”

……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访上海各公证处,欣喜地发现公证员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方面大显身手,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最优解”方案。这背后离不开上海公证行业近年来与法院、商事调解组织、人民调解行业联合创设的多元协同平台。

“从预防潜在法律风险,到解决现实法律纠纷,上海公证行业不断拓展公证参与调解的服务范围,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助力‘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董海峰表示,多元协同平台的创设,使得公证调解力量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并以更便捷、更划算、对抗性更小的方式为人民群众了却烦心事,充分彰显公证机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独特优势。

入驻人民法院

走进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公证办理”窗口赫然在目,其中有一家人正在咨询房产继承问题。

“你们都有遗产继承权,也没有大矛盾,为了孩子能尽快入学办理继承房产过户,可以不用打官司,通过公证就能迅速办理好。”公证员弄清了他们的意图后,给出了可行性方案。

“公证文书是司法认可的‘强证明’,有些纠纷在诉讼服务中心经过公证员努力调解后,当事人已没有太大分歧,能够通过公证快速解决,节约了相应的司法资源与成本。”上海市公证协会副会长、松江公证处主任沈南说,“与法院合作开设公证专窗,为已缓和矛盾的当事人及时主动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法律服务,也为法院缓解了‘案多人少’的压力。”

据了解,早在2017年,上海公证行业便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工作,不少公证机构先后与法院建立协同平台。在诉前,对双方无争议,但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相关法律文书才能办理的事项,如法定继承过户房屋、机动车权利人变更等,当事人可以优先通过公证解决,从源头上分流案件。

在诉中,公证机构发挥公证提存和资金监管功能,缓解当事人对涉诉资产保全的顾虑,促进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同时还在文书送达、调查取证、参与执行等环节提供公证服务,有效减轻法院压力,节约司法资源。

“公证作为预防性司法证明制度,是社会纠纷多元化解决的基础性资源。我们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公证与审判执行的高效衔接,发挥公证在提高司法效率、推动司法改革、维护司法公信力中的专业优势。”沈南说。

携手商调机构

凭借宝山公证处出具的一纸执行证书,陈先生成功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打官司就是为了判决结果履行到位,现在凭借‘赋强公证’也能达到这个目的,而且效率高、成本低。”陈先生说。

此前,陈先生与公司发生股权转让纠纷,上海宝山区旋天调解事务所携手宝山公证处为其主持了调解,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并办理了赋强公证书,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打官司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彼此的合作与信任,‘商事调解+公证’的协同联动,不仅可以高效解决问题,还更有利于维护交易各方的友好关系,避免‘涉诉信息’对企业征信的影响。”宝山公证处负责人张晓燕说。

据了解,去年5月,上海市司法局会同市高级人民法院、市商务委员会、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工商业联合会印发《关于促进本市商事调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创新性提出试点“商事调解+公证”的赋强计划,鼓励支持商事调解组织与公证机构搭建协同平台。

目前,这一机制已广泛推行。在商事调解前,公证处可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风险评估等服务。在调解过程中,公证员对调解协议的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当事人成功达成调解协议后,可申请公证处为调解协议办理赋强公证,即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如发生履行争议,公证处对违约情况进行核实后出具执行证书,债权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去年初,虹口公证处与上海市虹口北外滩多元商事调解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建立优化协同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畅通案件的引流渠道,提供公证、调解、固化证据等全方位解纷辅助服务。

“我们正积极携手商调组织,协同解决商业纠纷,维护市场秩序,共同打造高效、便捷、融通的综合法律服务生态圈,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虹口公证处负责人富晓燕说。

跨界多元调解

经过数月筹备,上海市浦东新区公谐调解中心近日完成了50名调解员的选聘工作,这家由张江公证处发起设立的社会组织将全面开启调解业务。

“公证机构跨界融合多元调解,让广大调解员兼任公证联络员、公证员兼任调解员,搭建公证与调解的全方位协作和资源共享平台,可进一步提高解纷效率,降低解纷成本。”上海市公证协会副会长、张江公证处主任张磊说。

像这样的跨融调解组织在上海并非少数。此前,新虹桥公证处和上海翰海法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上海闵行区星虹桥金融商事调解中心,会聚公证员、律师等50余位专业人士,利用区块链电子签约、线上视频调解及外呼电话录音系统,已线上线下协同受理案件百余件,涉及标的总额达1000余万元,其中调解成功68件。

如今,上海越来越多的公证处正积极参与多元解纷工作,综合运用提存、资金监管、保全证据、履行监督、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等方式强化和巩固阶段性调解结果,并通过在线调解平台、微信小程序等工具,实现文书流转、证据保全、协议公证的数字化协同,提升效率并降低时间成本,帮助终局性调解成果快速实现。

全市公证员队伍也在不断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和要求,充分发挥公证机构与其他民商事调解机构之间的协同作用,为当事人提供纠纷化解“最优解”方案,持续提升公证参与调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充分激发公证行业的调解潜能,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上海市公证协会会长陈铭勋表示,下一步,上海公证行业将持续探索和创新,对外加强协作联动,对内提升法治化、专业化、职业化能力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证服务的新期待、新要求。

编辑: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