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重庆奉节“调解+”助力涉企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跑出加速度

2025-04-16 15:26:1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着力解决涉企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中社会保障、土地征收、租赁合同、劳动合同等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重庆市奉节县整合“县法院老马工作室、县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县司法局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中心”三大平台资源,细化“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信访调处、诉讼服务”等功能分区,实现涉企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一次性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

“行政诉讼+调解” 实现行政和民事诉讼双结

2023年,四川某公司承包建筑工程项目后,将部分工程违法分包给自然人黄某某,黄某某雇请的冯某某在工地从事制作整修水库用的六角砖工作。2023年7月1日,冯某某在修复搅拌机钢丝绳时右手食指被钢丝绳挤压受伤,经医院诊断为右手食指中节指骨头开放性骨折伴关节囊破裂。冯某某所受伤害经奉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由用工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四川某公司不服于2024年6月24日诉至奉节县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冯某某的《工伤认定决定书》。

受案后,行政审判法官认为案件事实清楚,但牵涉分包方与包工头的违规分包、伤者情绪安抚、后续的赔偿责任划分等问题,行政审判法官借助法院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调解员、民事审判法官一同参与调解。

调解中,代表、委员、法官、人民调解员各自发挥职能优势,从法、理、情等各个层面与原告进行沟通,最终促进调解协议达成,原告当场兑现赔偿金并当庭撤诉,至此行政案件及其衍生的民事案件做到了“一件事、一次了”,实现了“共赢、多赢”的良好社会效果。

“检察听证+调解” 实现公司和农户资金双赢

2021年8月,奉节县清泉村128户村民和某中药材公司签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约定该公司承包300余亩土地用于中药材种植,租赁期限6年,年租金500元/亩,土地租金按年支付。从2023年8月起,村民们就再没收到租金,彭某等人多次找该公司协商无果。无奈之下,2024年8月5日,彭某代表128户村民向奉节县人民检察院寻求帮助,县检察院指派民事行政部门检察官负责承办。

立案后,检察官了解到该公司共拖欠村民土地租金33.129万元。奉节县人民检察院及时将有关情况向上级院进行汇报,两级检察机关共同制定案件办理计划。经查,该公司账上确实已无多余资金。通过走访,获悉该公司有50万元被列为项目质押金留存于该镇政府账户。8月8日,奉节县人民检察院对128户村民的情况予以摸底分类,决定支持彭某等20户贫困村民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积极引导其余108户村民向法院提起诉讼。经调查核实,该镇政府未按规定充分履行对国家专项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职责。8月9日,奉节县人民检察院向该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及时向该公司依法全额发放补助资金。

8月28日,奉节县人民检察院组织公开听证,邀请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县法院、某镇政府、村民代表和人民监督员,共同对该案进行听证调解,并建议某镇政府将50万元质押金优先保障村民土地租金。在两级检察机关和奉节县人民法院的共同努力下,村民、公司、政府三方达成了尽快支付土地租金的共识,奉节县人民法院并对此次调解达成的协议予以司法确认。8月29日,某镇政府将50万元质押金中的33.129万元作为租金先行支付给了128户村民,并将剩余资金转账至该公司,妥善解决群体性欠资纠纷,不仅保障了村民合法权益,也保障了小微企业的正常经营。

“行政复议+调解” 实现老板和员工事心双解

2023年11月21日,奉节县某火锅店员工李某某下班回家途中发生无责任的交通事故,经申请被奉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火锅店不服于2024年10月8日提起行政复议。

收到申请后,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认真厘清案件缘由和事实,追加李某某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充分审查双方证据材料,通过电话、当面等方式多方听取意见,询问清楚案件基本事实。实地走访,核实上下班路径,调查询问工友探索缘由真相。

审理时,工作人员坚持在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强化调解工作,积极引导双方进入调解程序,将调解贯穿复议全过程,有效节约了各方成本。在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既坚持依法办案,更注重以人为本,在结合案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耐心细致辩法析理,通过行政复议调解的小措施努力实现行政争议维权成本最小化,推动行政争议解决在萌芽、化解在行政机关、消减在诉前,最终申请人与第三人就补偿事宜达成一致,在工作人员的主持下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书并现场结清补偿款,申请人自愿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李绍平)

编辑:冀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