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检徽铸盾护南疆 法治强边固国门

广西检察机关持续织密边疆民族地区安全防线

2025-04-16 14:39:3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黄思婕 农艳慧 

“遇到陌生人给钱让你破坏界碑怎么办?”“边境山路上陌生人让带路怎么办?”4月1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念井村小学开展。来自百色市检察院的检察官结合边境实际,将法律知识巧妙融入电影《哪吒》情节,向学生讲解如何在现实中像哪吒一样守护国土安全。

“念井村小学位于边境线上,这里的孩子们自幼在边境地区生活,对他们开展国家安全知识教育宣传,能让他们清楚认识到哪些行为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危害,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抵御不良诱惑,切实守护好祖国的边境防线。”百色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韦伟向记者介绍道。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基石。近年来,广西检察机关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忠诚履行维护国家安全政治责任,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科技防护网,创新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持续筑牢祖国“南大门”安全屏障,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西、法治广西贡献检察力量。

精办涉边案 协同织密法治网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边陲,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为广西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让这里成为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的前沿阵地。

涉边违法犯罪不仅危害国家安全,也直接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广西检察机关牢固树立打击涉边犯罪工作“一盘棋”思想,深入推进涉边犯罪综合治理,以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为抓手推动基层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构建涉边犯罪综合治理新格局。

广西边境地区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边境管理部门、海关缉私部门、海警机构联合建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采取检察官办案团队常驻轮换方式实现检警零距离实时对接,从“个案介入”延伸至“搭建平台”,推进把控涉边犯罪案件质量端口前移。

针对走私、偷渡等犯罪规模化、手段分散化等问题,广西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捕诉一体”机制优势,做足做细提前介入、证据审查、讯问核实环节,加强对组织者、领导者全链条打击。在涉边犯罪案件中深挖洗钱、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犯罪线索,与银行、法院、海关缉私等部门联合会签文件,加大涉边犯罪打财断血力度。

针对办案中发现边境沿海村落私开走私便道、组织人员随意停车占道看路望风、偷渡跨境赌博等问题,广西检察机关向辖区基层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相关单位有效加强边境沿海一线管控和基层乡村反走私反偷渡综合治理。同时着力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反向衔接,对不起诉涉边犯罪嫌疑人提出给予行政处罚检察意见,消除追责盲区,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多维筑牢防线 共筑国门屏障

农某从边境走私活体龟甲牡丹4182株,然后再由李某通过邮寄方式寄往外地。经鉴定,查获的走私货物均为野生活体植物仙人掌科、岩牡丹属目录内植物,学名龟甲牡丹。靖西市检察院以涉嫌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罪批准逮捕农某、李某。

看似平静的边境线上实则暗流涌动,“检察蓝”该如何提升涉边违法犯罪治理效能?

记者了解到,面对边境地区高发的走私违法犯罪,靖西市检察院通过搭建“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类案法律监督模型”,利用大数据比对分析发现类案线索,为检察机关办理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的走私犯罪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是提升法律监督能力的“科技翅膀”。广西检察机关以数字赋能为牵引,聚焦边境犯罪新形势,推动“技术+机制”双轮驱动,构建起涉边犯罪治理新模式。

2021年12月,东兴市检察院与东兴边境管理大队成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不断加强检警协作。检察官通过联席会议、书面反馈、查看系统等方式,对办案全过程进行监督。对一些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警方邀请检察官提前介入,对侦查方向、证据收集提供意见,全方位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合力提升边境管控效能。

拦阻设施、界碑、巡逻路等,是筑牢边境安全的重要基础。但长期以来,这些设施面临着被破坏、损毁的风险,一些非法越界通道也给边境管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广西检察机关瞄准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召开磋商会等方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履职,加强对边境物理防线的维护与管理,筑牢边境管控安全屏障。

普法宣传润民心 共守南疆安宁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边境线上,一棵树的砍伐、一张照片的拍摄,都可能关乎国家安全……”4月14日,广西三级检察院检察干警走进桐棉镇那卜村那卜小学,通过生动活泼的动画演示、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小学生、教师及那卜村村民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国家安全教育课。

“这样的法治课很有意义,能让孩子们在心里种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种子,让孩子们更直观地认识到国家安全就是我们的身边事。”那卜小学负责人陈周雷说。

开展国家安全知识宣传,是提升边境地区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与法治素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广西检察机关立足边疆区位特点,以法治宣传为切入点,创新打造“边境安全+法治教育”融合推进模式,通过组建“双语普法先锋队”、搭建“边关法治驿站”、构建跨境协作机制等举措,将国家安全教育、边境管理法规送入千家万户,为维护祖国南疆安宁构筑起坚实的法治防线。

防城港市防城区检察院组建一支集“理论宣讲+法律服务+志愿服务+公益保护+司法为民”于一体的“边陲检声”法律志愿服务队,创新普法形式,开展志愿服务,惠及边境群众。近3年来,“边陲检声”法律志愿服务队的足迹遍布沿海、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活动200多次。

靖西市检察院在边疆普法中,将国家安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知识,融入国家级非遗靖西“末伦”小调中,“非遗+检察”普法宣传极具地方民族特色,深受师生、家长喜爱,进一步增强群众维护国家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结合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广西检察机关通过开展进校园,进乡村,进军营等一系列普法宣传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感、责任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重大犯罪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黄晓明介绍,接下来,广西检察机关将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深化检察履职,坚决守住守好祖国南大门。

编辑:康婧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