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志月
□ 本报通讯员 陈启台 张楚彧
“教授,我们都犯过错,进了监狱,‘仁’对我们还有什么用?”湖北省沙洋范家台监狱三监区罪犯吴某举手提问后,全场瞬间安静。
图为湖北省沙洋范家台监狱“仁爱相伴,重塑人生”讲座现场。 王辉 摄
这一幕,发生在3月25日的湖北省沙洋范家台监狱正心大礼堂内。当天,一场以“仁爱相伴,重塑人生”为主题的讲座在礼堂内举行。沙洋范家台监狱是湖北省监狱管理局“百场专家讲座进高墙”活动的其中一站。
台下坐着的“学生”,是1000余名罪犯;讲台上的“老师”,是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姚彬彬教授。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个‘克’字,就是战胜自己。诸位现在的改造,正是‘克己’的过程。通过不断打磨自身,摒弃过往的错误,‘复礼’之路便会在脚下延伸。”姚彬彬从“仁”“孝”“礼”“信”等传统文化核心概念入手,结合历史典故和现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以文化滋养心灵、重塑价值观。
当讲到“仁”乃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关爱时,姚彬彬与台下罪犯互动,由此出现开篇一幕。
对吴某的提问,姚彬彬郑重回应:“犯错并不意味着与‘仁’绝缘。就如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思与悔过,便是‘仁’的开端。”
这场以“仁爱相伴,重塑人生”为主题的讲座,是沙洋范家台监狱落实省监狱管理局“书香进高墙 阅读伴改造”读书活动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仁化与行 改过自新”专题教育改造活动的具体实践。
讲座后的赠书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姚彬彬向8名在监狱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罪犯赠送了《中国文化简史》,并鼓励他们认真研读,希望书中的智慧能成为照亮他们前行道路的亮光。
“以前觉得‘礼’是束缚,现在才明白那是做人的底线。您的讲座就像一束光,穿透高墙,使人豁然开朗,也为我今后的改造生活照亮了迷途。”接过赠书时,沙洋范家台监狱七监区罪犯谌某向姚彬彬表达了听课后的感受。
“省监狱管理局推动的‘百场专家讲座进高墙’活动,就是要让大家明白:刑期就是学期,高墙内也有诗和远方。”沙洋范家台监狱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王飞说。
据了解,今年,沙洋范家台监狱将开展“一场春风行动——临释人员就业推介会”“一片书香——‘书香进高墙,阅读伴改造’”“一次非遗体验——非遗项目进高墙”等“十个一”教育改造系列活动和措施,帮助罪犯在改造中找到方向、看到希望,引导他们重塑信念、掌握技能,为将来顺利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文化教育不是软任务,而是教育改造罪犯的治本之策。”沙洋范家台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杨志说,该监狱将以“百场专家讲座进高墙”等系列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文化育人”工程,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内涵的挖掘和阐发,让更多罪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汲取精神养分,重塑正确的价值观,以全新的面貌回归社会。
编辑:王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