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李海燕: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

2025-02-28 09:43:08 来源:法治日报社区版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宵鹏

通讯员 贾晓宁

从警28年,李海燕在北京铁路公安局石家庄公安处沙河市站派出所工作了24年。从内勤到驻站警务区,再到派出所副所长,李海燕在这里扎根、生长,也见证了这个京广铁路线上的二等站24年的春运变迁。

不论是在春运还是平时,李海燕奔波的身影从未缺席:有爬冰卧雪的艰辛,有伏案制图的坚持,也有对辖区百姓的守护……   “多亏了李所,我们所从1983年到现在的文件都按当时的分类保存着。”沙河市站派出所内勤民警唐鑫打开档案室柜子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

2001年,李海燕来到沙河市站派出所负责内勤工作,他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将派出所自1983年以来积攒的大量文件按照年份、科室整理归档,足足有5大箱子,200多斤重。“当时的想法是,将来这都是历史,往大了说,也是铁路公安历史的一部分,我得留存好。”李海燕对记者说。

那时候站上货运、客运业务都很繁忙,派出所警力部署和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保障运输安全和守护旅客出行安全上。提及最近热播的铁路公安题材电视剧《驻站》,李海燕直言:“还是很真实的,驻站工作确实辛苦,也是个良心活,得时刻警惕,还得钻研工作方法。”

2017年春运前夕,派出所领导安排李海燕到黄粱梦警务区驻站,黄粱梦站没有围墙,防护设施老旧,治安环境不容乐观。李海燕不惧驻站任务的艰巨,暗下决心一定要扭转治安环境。

“先摸清情况,再整改,再创新工作方法。”李海燕回忆,当时辖区三道北头没有信号灯,停车后一片漆黑,很难防范。李海燕自己动手,将手电筒改装成“信号灯”,请人焊了一个铁架子钉在三道北头,夜间只要有人靠近,灯光就会闪烁。他又花300多元买了一只强光手电,供夜间巡视使用,还用蜂鸣器改装成报警器与信号楼相连,只要货车一来,车站外勤一按开关就能通知到,他便提前进入站区看护货车,死死地盯着列车两头。

那时正值寒冬,李海燕从来没有脱过衣服睡觉,无论下雪还是寒风,没有一天间断对列车的看管。一个冬天,在李海燕的防控下,黄粱梦警务区一案未发。

“2018年以后的春运,重点工作就逐渐转移到线路治安巡防上了。”李海燕介绍,原本附近的村民出行都会到沙河市站坐车,京广高铁线路开通后,旅客就少了,货运量也减少了,派出所管辖线路也由原来的36公里,增加到100多公里。

线路民警赵轩向记者展示了一幅4米多长的手绘线路图,这是2021年李海燕历经多次修改、一点点绘制出来的。

当时因为人员变动,线路安全巡查工作大部分交由李海燕负责。为了保障春运期间辖区线路治安环境平稳有序,李海燕把工作做在前头,白天是两条腿、一张草图,一走就是几十公里路;晚上是一盏灯、两杯浓茶,制图用掉一桶笔芯。桥梁、涵洞、信号机、废弃房舍以及各站站舍、道岔……线路上各种设备设施在这4米长的图上一目了然。

线路图画好后,李海燕又带领所里民警,把线路沿线附近的乡镇、村庄、学校、废品收购站等重点单位拉网式彻底宣传了一遍,签订了协议书责任状,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

“我们所管辖的线路中有一段是开放式路段,每天只过几趟车,是那种老式内燃机车,开得特别慢。有老百姓觉得车开得慢我肯定能抢过道口。但是列车司机有作业要求,看到有行人抢道就必须停车,既影响运输效率,也存在安全隐患。”说起辖区情况,李海燕如数家珍。李海燕带着派出所民警,走遍了辖区的家家户户,用生动的案例阐述违规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对于一些年长的村民,他会放慢语速,反复强调要点,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并牢记在心。

如今,辖区村民的铁路安全意识有了显著提升,违规行为明显减少,但李海燕却说:“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


编辑:蒋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