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治理与诉调对接融为一体
探寻董家河法庭受案数连年下降的秘诀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红旗
通讯员 赵栋梁 杨瑛
截至目前,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楼畈村已经连续五年没有诉讼案件,其“有事就找村干部”的工作经验在当地被传为佳话。“村民之间怎么会没有矛盾纠纷?关键是要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掉!董家河人民法庭帮我们村制定村规民约,让村民更加遵规守法;与村委会联合编纂《法治便民服务手册》,使村民遇到矛盾纠纷知道该如何处理。”1月10日,楼畈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宏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董家河人民法庭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因其位于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当地95%以上的人口从生产到生活,都离不开一个“茶”字,故得名“茶乡法庭”。近年来,在浉河区人民法院指导下,董家河人民法庭将红色党建、茶产业文化与司法审判工作深度融合,依托“e杯茶”智慧平台等矛盾前端化解新载体,主动融入当地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受案数量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被评为河南省“枫桥式人民法庭”,入选河南法院首批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联动治理解纷止争
“土地是村民小组的,征收款都给你们,我们其他成员不同意。”“你有本事去告我!看法院判给谁?”2024年7月,董家河镇楼房村瓦房组9户村民宅基地及承包土地因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群体性征收,在补偿款分配及后期安置上,村民之间发生矛盾,导致补偿款未能及时分发,安置工作也无法推进。眼看矛盾日益激化,村委会通过乡镇“党员联动治理工作群”向董家河人民法庭求助。
法庭庭长万欣当即指导村干部建立微信群,以线上形式听取村民诉求,并进行释法析理。结合各方意见,她总结说:“其实,有争议的补偿款数额很有限,是眼前利益,高速修通后,咱们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不如借今天这个机会求同存异,协商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
一个下午过去,涉事各方听取了法庭的建议,征收补偿款归承包经营者所有,涉及的村民优先从本组其他村民承包地中选取宅基地位置,并按照征收标准补偿对价。
这起涉众型矛盾纠纷的顺利化解,是董家河人民法庭运用“党员联动治理工作群”摸排辖区法律风险和治理风险、开展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的一个缩影。
万欣说:“在当地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法庭以‘红领天平·茶乡守护’特色党建品牌为辐射,积极参与辖区基层社会治理,运用‘党员联动治理工作群’发挥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万欣介绍说,法庭还定期向乡镇党委、政府通报涉诉数据,将辖区24个行政村(居)党支部书记培养为“法律明白人”,定期进行培训,提升调解婚姻家事、相邻关系、土地权属、小额债务、劳动用工等类型矛盾纠纷的能力。
共建共治形成合力
“信阳毛尖采茶周期短,双方又未及时保留证据,还涉及当地交易习惯等专业问题,案件判决效果不一定好。”2024年5月,在办理一起涉茶交易案时,万欣邀请当地全国劳动模范李广义作为茶叶行业协会代表参与调解,最终使这起欠付三年多的茶叶款案在调解现场即时履行完毕。
董家河人民法庭持续推进“融合化”治理格局,创建了集“闭环、共享、指导、联动”为一体的“法庭+”大调解共治新模式,在试点村部设立“法官驿站”,在制茶企业设立“法官流动服务站”,依靠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等形成解纷合力。同时,法庭与司法所、派出所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签署《共建共治协议》,组建“茶乡特约调解团”,将茶叶协会、茶企业代表、涉茶社团组织等融入调解团队,通过喝茶话理的方式,弘扬无讼、和合传统理念,协同化解矛盾纠纷。2024年,法庭参与辖区联动联调50余次,最终进入诉讼程序的纠纷仅为8%。
“我们通过对近年来辖区各类案件的数据分析,定期编纂《农村常见纠纷调解指南》《百姓关心法律问题》,并针对辖区民营企业遇到的食品安全、商标知识产权等较为突出的共性问题,编写并发放《涉茶法律知识实用手册》《企业经营风险法律手册》共3万余册,同时对有代表性的案件常态化开展巡回调解和审判,提高辖区群众的防范法律风险意识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万欣说,2024年,法庭受案数量较上一年同期下降10.12%。
科技赋能便捷高效
在董家河人民法庭辖区的村委会显著位置,都摆放或张贴了“e解纷”二维码,村民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扫码登记解纷诉求,相关信息即时上传到乡镇平安办及司法所的“云上调解”平台,乡镇工作人员完成审核后,先行自主排查化解,自下而上处理纠纷。法庭同步设有“云上调解”信息平台,便于法官前期提供法律支持与指导,前期所有的调处记录与结果亦可同步反馈到法庭终端。
在审理三角山村伍某等追索劳动报酬案时,因伍某年龄大且腿脚不便,万欣及时联系其所在的村委会,由村干部指导其通过“e杯茶”云上应诉功能参与庭审。随后,在法庭调解下,被告主动支付了所拖欠的工资款5000余元。
董家河人民法庭坚持将非诉机制挺在前面,创立了特色调解品牌——“e杯茶”,通过搭建集指导矛盾前端治理与诉调对接为一体的信息平台,实现线上智慧云调、线下喝茶解纷,多维度参与基层治理。
为进一步提升解纷效能,董家河人民法庭还利用网格化架构搭建了直接对接网格长的“法律直通车”,通过智慧平台向网格长提供法律服务,实质性指导调解。自“网格直通车”开通以来,辖区30余名网格长通过该平台进行过法律咨询,法庭业务指导覆盖90%以上的村(居)。
董家河镇街道居委会主任王光权感慨道:“有了智慧平台,法庭可以随时随地对我们进行指导,帮我们想办法、出点子,化解成功率也提高了很多。”
每至春茶季,数十万名采茶工涌入茶乡。董家河人民法庭利用智慧平台为采茶工开通“法治优待通道”,为涉茶纠纷开辟“法治绿色通道”,在50天的黄金采茶期全周无休,针对买卖合同、人身损害、劳动报酬三类纠纷,实行容缺受理机制,优先调处化解,打造从采茶、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全方位维权新模式,更加便民高效。
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万喜说:“人民法庭扎根基层,充分发挥处在服务人民群众第一线的优势,积极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法治乡村建设,畅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编辑:蒋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