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青
今年七夕佳节,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举办“不忘初心、永结同心”主题婚礼,将普法活动融入集体婚礼盛典,从家庭组建的第一步开始厚植家风家教底色,展现了朔州市以家庭建设助力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家庭是社会治理的最小细胞,家庭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基层治理的质量。良好的家庭建设能够培养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推动基层治理、社会和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家庭建设,可以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形态。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婚礼是组建家庭的“第一粒扣子”,作为家庭组建初始的重要仪式,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观传承。新时代婚礼应该立足民情民意,着眼社会公序良俗,将传统婚俗礼仪中的有益因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从家庭组建的源头开始建设家庭家教家风。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探索“不忘初心、永结同心”主题婚礼仪式,以成婚、成人、成家、成业“四成之礼”强化夫妻双方责任意识。同时,在婚礼上为新人送上宪法和民法典,宣示婚姻家庭法律关系的确立,培养夫妻双方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自觉,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良好家风的培养,深刻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的儿童,离不开优良家风的熏陶。家庭建设与青少年的发展密切相关,大力推进家风建设,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接班人的重要环节。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优良的家风能够为社会注入正能量。广大家庭应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从而为基层治理和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离不开每一个家庭“小细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建设法治足球队从娃娃抓起法治教育,海南省海口市施茶村以法治民谣传唱优良家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常态化组织调解员入户普法以法治护航家庭婚姻行稳致远……这些都体现了家庭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法治建设离不开每个家庭的参与,将法治建设融入家风家教能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的建设。
中国自古有“家治”的传统,《周易》“家人”卦《彖传》曰:“正家,而天下定矣。”《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认为,“齐家”“正家”不仅影响家庭和谐稳定,还关乎社会秩序和天下安危,而今亦如是。从家庭的组建到家庭的教育,家风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基层治理、强国建设息息相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更加重视和加强家庭建设,从家庭建设之初便要积极倡导和弘扬家庭美德,为良好家风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家庭教育体系,发挥好家庭作为人生第一所学校的作用,充分挖掘家风家教、家规家训中的法治内涵,让法治观念在每一个家庭深深扎根。
编辑:王瑞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