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红旗
童某父子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某银行办理房屋抵押贷款68万元,贷款逾期后,某银行向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还款。金水区法院受理后将该案移交驻银行调解中心进行处理。驻银行调解中心特邀调解员了解到,童子已去世,童父今年已68岁,一次性还款能力不足。
特邀调解员把了解到的情况向某银行工作人员进行了反馈,提醒其注意被告家庭变故,建议进一步优化调解方案,减轻被告还款压力。近日,在特邀调解员主持下,原被告达成一致调解方案,金水区法院及时出具司法确认书。
“法院特邀调解员进驻银行调解中心后,银行可以直接将案件送到本银行的调解中心,由特邀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通过‘金融机构驻点特邀调解+在线司法确认审查’的模式,争取将金融纠纷化解在前端,为消费者和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金融纠纷解决服务。”近日,金水区法院副院长庞炜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
截至目前,金水区法院先后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邮政储蓄、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8家银行设立调解中心,坚持纠纷调解优先、应调尽调,实现金融纠纷源头治理,进一步打开金融纠纷化解新局面,不断将金融纠纷化解环节向前端推进。
金水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闫明说:“面对法院审理案件的有限承载量与金融纠纷案件迅猛增长之间的冲突,我们充分利用驻银行调解中心协同治理这一支点,在诉调对接、司法确认、自动履行等方面扩大金融纠纷诉前化解效果,实现法院与金融机构的良性互动。同时,积极探索金融纠纷社会化、市场化调解,引入商事调解组织等参与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推动和规范金融纠纷调解组织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切实提升金融纠纷化解质量和效率,共同维护金融秩序稳定,构建诉源治理、执源治理新格局。”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