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乌鲁木齐8月29日电(记者 廖昕朔)“马上相逢无纸笔——打一法律词语”
“小扣柴扉久不开——打一两字法律名词”……
近日,“近观枫桥”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骑马山街道西盛社区。记者们被道路旁的法治谜语亭所吸引,纷纷上前猜谜。
骑马山街道的法治谜语亭。 人民政协网记者 廖昕朔/摄
骑马山街道西盛社区是典型的多民族互嵌式居住区域。曾经,该社区长期存在矛盾纠纷多、群众诉求多、反映渠道少、解决办法少的“两多两少”现象。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党的十八大之后,骑马山街道立足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成立了“天山枫桥一站式调解中心”,对街道所属社区各类矛盾纠纷诉求进行统一收集汇总、分析研判,全力化解并提供法律支撑,以期实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发动群众、就地解决”。按照“说情、讲理、明法、通心”的工作思路,该街道坚持依靠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法治方式,推出“丝路茶馆”“巩宁说礼堂”“胡杨有办法”“驼铃顺心吧”等特色服务,为辖区各族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全程公开的解纷服务。
“辖区内的老年人大多不会使用网上平台反映问题,为此,我们在各个社区设立了‘百姓说事点’,收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提供主动作为、便捷高效、部门联动、全程公开的解纷服务。”骑马山街道办事处主任刘玉辉介绍,2023年以来,街道各社区利用“百姓说事日”,下沉群众工作站、“百姓说事点”和网格点摸排和解决矛盾纠纷及群众需求3991件,化解率达98%。
司法所工作人员和社区人民调解员在“百姓议事点”化解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人民政协网记者 廖昕朔/摄
骑马山街道西盛社区还设立了“就业驿站”“就业直通车”“邻里烘焙室”和“街办裁缝工厂”等,以满足居民们的就业需求。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满足居民需求,社区每个月都会与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系,共同组织就业安置对接工作,还会定期邀请驻区单位参与,共同‘开通’就业‘直通车’。我们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辖区内一些妇女因照顾家庭和孩子,无法全职就业,我们通过开设‘邻里烘焙室’和‘街办裁缝工厂’,邀请专业人员对她们进行技能培训。她们可以将制作的糕点和加工成型的民族服装在市场和社区售卖,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收。”骑马山街道西胜社区党支部书记周艳介绍。
西盛社区居民在“街办裁缝工厂”就业。 人民政协网记者 廖昕朔/摄
在骑马山街道西盛社区的国学堂内,记者看到,10余名身着汉服的儿童正在聚精会神听课,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孝道。“假期了,我们在放松休息后来这里学习,我们要做有礼貌懂孝道的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喜欢,我也觉得在这里学习很有意思。”刚刚度过11岁生日的苏比(化名)说。
记者了解到,西盛社区不仅设立了国学堂,还协调沙依巴克区人民检察院在社区设立检察官工作室,在周末及寒暑假,为社区内的儿童义务普及法律知识,让各族儿童学在一起、玩在一起,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骑马山街道各个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亲如一家人,大家共同工作、彼此信任、互融互通,积极服务辖区各族群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骑马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何燕冬表示。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