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朔州8月23日电 (记者 刘乙潼)“邻里之间有矛盾、有纠纷,第一时间便会想到‘田同志’,去他那儿‘唠一唠’,难题总会迎刃而解。”近日,“近观枫桥”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山西行采访团来到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镇子梁乡,实地调研该地探索实践司法服务的创新模式,居民们这样告诉记者。
这位被居民们交口称赞的“田同志”,便是“田培调解工作室”的负责人田培。
“‘田培调解工作室’就是应县司法局在践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应运而生’的。”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镇子梁中心派出所所长章有刚介绍,田培是一名老党员,自2006年就在本村调委会工作,一干就是18年,不仅熟悉法律法规同时对调解群众的“大事小情”非常“热心肠”。
“目前,在我国司法体系中包括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治安调解等调解工作。为进一步推动调解工作的发展,司法体系中各类调解都会采取个人特色调解室的方式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刘君博介绍。
据悉,应县司法局充分发挥“田培调解工作室”等具有调解员个人特色的调解室。围绕土地边界、经济债务、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实现了“小事不出调解室,大事不出派出所”。
“调解工作要发挥主动性,提前主动介入、尽早摸排能使调解工作事半功倍。”“田培调解工作室”负责人田培表示,通过“点单式”“配单式”“送单式”调解服务,与当事人拉家常、释法理、讲乡情的方式寓法于理,保障群众根本利益使当事人“心服口服”,通常双方便会化干戈为玉帛,从而使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就地化解。
在刘君博看来,以“田培调解工作室”为代表的个人特色调解室,充分发挥了社区民警贴近群众、治安调解提前介入的优势,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有力维护了辖区社会治安稳定。
如今,“田培调解工作室”不仅是辖区群众“说理”的地方,更是应县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缩影,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不上交、不激化,把“死结”变成“活节”,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韩煜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