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书写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事业新篇章

2025-04-18 14:48:05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 本报记者 张维

4月15日,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ICDPASO)全球总部新址在北京正式启用。

这是一个特别的时刻。它标志着ICDPASO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尤其在面对当今世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受到严峻挑战的新形势下,各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ICDPASO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涉外法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各国企业加强对华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拓宽拓展广阔的空间,营造有利的法治条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任鸿斌说。

集争端预防与解决服务于一体

来到ICDPASO全球总部新址,可以看到这里处处体现出国际组织的开放性、专业性和包容性——不仅配备了先进的办公设施和仲裁调解、庭审以及会议的技术设备,同时也融入了多元文化以及信息数字的元素。据ICDPASO秘书长沈佩兰介绍,新址大概面积有2000平方米,环境优美,功能齐全。

2020年10月,在中国贸促会倡议和推动下,中国国际商会联合40多个中外工商组织、法律机构,共同发起了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

据了解,这是全球首个集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服务于一体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与一般都是以争议解决为出发点和导向的组织所不同的是,这一组织对预防和争端两方面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以及亚洲的理念和智慧。

“争议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任何高级的解决组织,争议已经发生了,当事方就不可避免地遭受损失。所以,预防在先非常重要,须向企业提供及时高效、高素质、低成本的法律服务。”ICDPASO名誉理事长,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前主席、法官张月姣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室主任、ICDPASO调解员刘敬东认为,ICDPASO的特色在于其不是一个单纯的争议解决机构,而是可以给企业靠前提供服务的组织,比如可以提前沟通,给商事主体提供指引及合规性的培训。

四年多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的发展,将支持该组织发挥功能作用,纳入多份重要的政策文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为该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据任鸿斌介绍,ICDPASO自成立以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扩大全球合作网络,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类规则,拓展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手段,得到各国当事人的广泛好评。目前有涉及104个国家和地区的51家会员单位,预防化解涉外案件量平均增长约60%,先后发布商事调解、商事仲裁、投资仲裁等领域规则,这也是ICDPASO的3个主要业务板块。

任鸿斌希望,未来ICDPASO能创新服务方式,推动争端预防与解决协同发展。建立商事争端预防机制,强化磋商、游说等争端预防服务,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纠纷,稳步开展商事调解、仲裁等业务,建设国际化、专业化的调解员和仲裁员队伍,丰富案件来源渠道,探索建立诉调、诉仲对接机制,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升争端预防与解决的标准化、精细化水平。

企业“走出去”须法律服务护航

对于ICDPASO,企业抱有很高的期待。“特别希望ICDPASO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副会长辛修明表示。

“我们现在‘走出去’的企业,搞国际工程的越来越多,我们的会员企业1500多家,现在还在继续增加。”辛修明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蓬勃发展。

经济交往活跃,必不可少地会有争议发生。辛修明坦言,工程建设类争议涉及的金额相对较大,大部分是通过国际仲裁方式解决,在当地诉讼的则相对占比较少。希望ICDPASO可以在仲裁和调解方面大有作为。

除了化解争议,辛修明还希望ICDPASO能参与到相关国际规则制定中。“过去国际工程主要是西方国家在搞,但是现在大部分工程实际是中国在搞。我们有一个统计,现在全球最大的国际承包商里,我们实际上超过了30%,也就是说,世界上每3个大的项目,有1个就是中国建的。”如果相关国际规则能将中国企业熟悉与认可的理念纳入,可以为将来的争议解决提供更好的实践指导。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仲裁与律师调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ICDPASO调解员曹丽军建议,中国企业在国外做工程,和国内供应商之间的总包、分包之间的合同,尽可能用国内的模板,写上中国比较认可的国内或者国际的仲裁机构。此外,国际规则制定中,确实要多争取话语权,对中国企业的利益实现最大程度的保护。

辛修明认为,在规则问题之外,法律服务“走出去”和预防风险,在当下是企业非常迫切的需求。“涉外律师很大一部分做贸易,做工程的相对比较少。我们迫切呼吁法律界能够正视国际工程这个领域,培养更多国际工程的人才,包括熟悉这个条款的人才。否则,如果主要靠西方律师来解决诉讼问题,各个方面和我们的需求差距还是相对比较大的。”辛修明同时提出,期待ICDPASO等专业机构及法律专家们能够为国际工程承包可能面临的风险制定一套指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创新规则引领国际社会拥抱AI

商事争端解决的未来,还应有人工智能的一席之地。

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个智慧法律实验室开发的大模型,预计将于5月份向社会公开。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寿平透露,这个大模型是在DeepSeek开源的框架下,通过喂料形成的。“从诉讼、仲裁,到法律服务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都已经完全可以应用,甚至可以替代。替代的效率毫无疑问,是平常效率的若干倍,准确率应该来说比一般的博士水平都要高。”

以仲裁领域为例。“从案件的受理到仲裁员的分派包括庭审安排,包括最终文书出来,我认为人工智能都可以介入。”李寿平说。

在他看来,与诉讼及执法领域等因涉及主权的规则变化相对会比较慢,所不同的是,仲裁领域的规则应该是在各法治领域中变革最快的。“快人一步才能高人一筹。”李寿平认为,仲裁机构可以为迎接AI创新自己的规则,由此引领国际社会、国际仲裁、国际调解领域规则的变革。

“ICDPASO作为新成立的国际商事争端预防和解决的机构,刚好诞生于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完全有这个条件和机会去创新我们的规则,引领国际社会共同拥抱AI。”李寿平说。

沈佩兰表示,ICDPASO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专业的服务,推动规则衔接,促进多元解纷,增进国际合作,为全球商事主体保驾护航,为构建更加公平、高效的全球商事法治环境贡献力量。愿ICDPASO在新的征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书写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事业的新篇章。

编辑:李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