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推出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消除“信用白户”打通资金流信用信息跨行共享堵点
□ 本报记者 李立娟
为解决金融机构跨行共享资金流信用信息的堵点难点,建立制度化、体系化的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在充分保护中小微企业权益的同时,促进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资金流信息平台)。
据了解,资金流信息平台建设采用分步实施、分批推进计划。首批选择了业务量大、技术实力强、具有地域代表性的31家金融机构参与资金流信息平台上线试运行。现资金流信息平台已经正式面向中小微企业和试点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流信用信息服务。
信用记录单薄制约服务
中小微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缺少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高质量信用信息,是制约金融机构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仍然有大量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是‘信用白户’,没有信用记录,或者信用记录单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表示,“建设资金流信息平台是中国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机制,探索银行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支持信贷资金精准直达中小微企业的积极探索和全新实践。”
据了解,资金流信用信息是信息主体在交易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其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行为等经济行为并去除相关敏感信息后的交易统计信息。
资金流信用信息也是中小微企业重要的信用信息之一,能够全生命周期地动态反映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行为。
每个企业建立专属账户
据介绍,资金流信息平台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参加平台的金融机构目前主要是具有结算账户服务资质的银行类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用联社等。
资金流信息平台为每一个企业建立了专属的资金流信用信息账户(以下简称数据账户)。企业无需注册即可使用企业法人身份信息直接登录数据账户,在数据账户内委托资金账户开户机构提供本企业的资金流信用信息,授权信贷机构查询本企业的资金流信用信息,提出异议和开展咨询,实现“我的信息我做主”。
中小微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时,可授权金融机构通过资金流信息平台查询该企业某一资金账户的资金流信用信息。中小微企业也可通过此平台查询本企业的资金流信用信息。
具体来说,资金流信息平台提供的产品有两个,分别是企业账户资金流信用信息明细汇总产品、企业账户资金流信用信息报告。
企业账户资金流信用信息明细汇总产品共包含5个信息单元(产品封面、产品说明、基本信息、资金流信用信息、附录)、11个信息段、95个数据项。
企业账户资金流信用信息报告共包含5个信息单元(报告封面、报告说明、基本信息、资金流信用信息、附录)、18个信息段、184个数据项。
上述两类产品涵盖的资金流信用信息的时间跨度最长为最近36个月(若账户开立长度不足36个月,则所有时段信息全部包含在内)。
保证信息主体合法权益
据了解,资金流信息平台通过数据账户的方式,利用互联网联通所有信息主体;通过金融专网联通所有信息提供机构、信息使用机构;通过安全可信的技术手段开展内外网之间的数据交互,保证资金流信息平台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资金流信息平台不存储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流信用信息,仅起到资金流信用信息流动的“高速公路”作用。
对于资金流信息平台如何维护信息安全、保护主体权益,上述负责人表示,为保护信息主体对资金流信用信息的查询权、异议权、更正权、诉讼权等合法权益,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作为资金流信息平台的运营机构,制定了《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业务管理规程》等管理制度,并通过用户服务协议、接入承诺书、委托提供协议、授权查询协议等法律文件规范各方行为。
不仅如此,资金流信息平台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信息安全。包括:严格的身份验证,确保企业主体和接入机构身份可靠、可追溯;信息不使用不出域,无授权不调用,平台不储存资金流信用信息;践行最小必要原则共享信息,企业自主选择开放某一个或多个账户的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快金融机构接入资金流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全面覆盖。
编辑:李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