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8 日上午10点 35分,一辆载有北京烯谷科技有限公司“一线”进 口实验用载网的厢式载货车辆缓缓驶入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智能通道。通道中的智能监管设备通过车牌识别、箱号比对、底盘扫描等方式对行驶中的载货车辆进行信息采集,通过数智监管辅助平台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校验,并将校验结果通过智能通道末端的信息提示屏告知载货车辆司机,车辆正常行驶入区。至此,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完成了首票货物入区业务,标志着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正式运作。
创新监管模式 打造“研发创新”特色综保区
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是全国首个中央文件明确支持建立的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北京海关深化“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聚焦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特色和需求,依托先进技术和智能装备,创新打造“电子围网+智能通道+电子围栏”和“综保区数智监管辅助平台”的“3+1”监管体系,不断推动海关监管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北京海关采用‘以嵌入式联网监管为核心,非必要无阻断’的创新监管模式,在进一步提升海关监管效能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北京海关所属中关村海关关长陈平介绍。
在新模式下,首票货物入区仅耗时数秒,且载货车辆入区环节全程无阻断、中途未停车,极大提升了通关时效。同时,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还精准适配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等产业特点,在区内设置了超洁净查验平台和特殊物品查验平台,为有洁净度、温度等储存环境要求的货物提供专门查验场地,进一步提升监管服务水平、有效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为首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正式运作,意味着北京市已有3 个综保区同时运营。各综保区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根据产业定位,错位发展。
作为以“保税研发”为主要功能的综保区,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产业空间66万平方米,90%空间用于科技研发。在产业功能方面,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2+2+N”保税业务谱系,以集成电路和医药健康为核心,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为重点,拓展保税维修检测、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 N 个保税服务业态。
“海关将做好‘保税+’文章,让企业尽享‘保税、免税、退税’等综保区政策红利,充分结合北京市产业资源优势和研发型综保区功能定位,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项目入驻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北京海关企管处处长杨燕冬说。
截至8月28 日,区内已有烯谷科技、格瑞赛生物、索英智储等3家企业完成海关资质备案,成为首批入驻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的企业。
“作为党中央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的重要举措,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将持续发挥政策优势,通过培育‘保税+’新业态,聚焦创新业态,鼓励区内企业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强化区内外产业联动,持续释放国家级开放平台带动效应,促进多元化新兴业态发展。”北京海关副关长、党委委员冯斌说。
未来,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将充分利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综合保税区“四区叠加”优势,全力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推动我市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现。
编辑:李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