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依法监管护航现代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3-10-13 13:43:35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
-标准+

法治是金融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党的二十大提出,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当下要加强金融监管的法治建设,构建合理的金融秩序,助推现代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

把握金融监管形势,积极应对金融风险挑战。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少消极影响。我国国内金融领域也免不了存在一些风险隐患,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股票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不同风险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值得注意的是,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外溢性、复杂性、关联性特点,一旦发生传染蔓延,将引发系统性风险,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破坏性影响。

针对国内外金融风险加剧,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多变和大国博弈加剧的形势,我国应从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出发,积极主动应对挑战。要坚持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充分发挥法律制度在金融监管中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统筹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依法保障金融监管全覆盖。法律是金融监管机关权力运行的依据和标准,依法监管是控制金融风险、限制恶性竞争、促进金融业稳定运行的保障。要加快立法进程,推进监管法律的修订完善,不断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框架。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基础法律,金融立法稳步推进,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不过,目前来看,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的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仍显不足,相关条款分散,难以全方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监管在严格执行现行法律规范的同时,应强化金融稳定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快推进金融稳定法等出台,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金融监管与被监管是一对利益博弈的矛盾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永恒的主题。要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就要做好金融风险事前防范、事中化解和事后处置全流程、全链条的法律制度安排。在机构监管的基础上,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有效防范监管套利行为,实现审慎目标与效率目标相统一。建立与金融创新相适应的监管法律体系,创新监管手段和方法,强化金融创新的过程监管,在为金融创新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的同时,保障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完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确保稳定金融市场预期。金融监管既要依法监管,也要依照行业规章制度进行监管。这里既有金融管理部门制定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行政规章,也有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制定的《中国银行业贸易金融业务自律规范指引》等自律性规章制度,后者有利于监督管理金融行为,约束会员行为。

在此基础上,金融监管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构建金融风险防范处置的常态化机制。健全部门之间、央地之间金融监管协调合作机制,明确监管机构对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权限和程序,明确依法检查、认定、处罚、取缔非法金融行为的职能部门,加大对农信社、城商行等地方银行监管。健全金融监管与司法协作的协调联动机制,打击金融腐败及其衍生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合力。健全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制度建设,开展系统性风险评估,全面排查金融风险隐患。完善风险处置市场化和有序退出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问题金融机构处置中的积极作用,依法依规管理金融机构股东股权。建立金融安全快速反应机制和标准体系,提升金融安全防护能力,为稳定金融市场预期提供支撑。建立立法后评估制度,推进定期修法,不断适应金融的发展创新。

探索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行为监管融合发展,推动建立中国特色金融监管制度。建立互联网金融常态化监管机制,健全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在金融牌照、资本金体量、技术水平、长期被检验的合规性等方面,设立更高的行业壁垒。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推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地。建立非传统金融风险监测常态化机制,对具有潜在系统性风险的中小型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实施常态化监管。建立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推进相关国家间金融监管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约束机制,重点管制国有金融控股集团的冒险投机行为和复杂金融衍生品的预算投资,在预防道德风险的同时,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一言以蔽之,高标准法治是高质量金融监管的保障。我们要强化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全方位维护金融安全稳定,为我国现代金融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李静萍系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吴嘉文系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周芬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