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儋州奋力跑出信访积案化解“加速度”
□ 本报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积压了13年的心事,终于解决了。”近日,面对《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来海南省儋州市投资的郑先生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不久前,儋州市那大镇成功化解一起历时13年的信访积案,破解了困扰郑先生多年的难题。
今年以来,儋州市信访局深入开展“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百日攻坚行动”专项工作,努力克难案、破难题、解民忧、聚民心,全面实施《信访工作条例》,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新时代信访工作格局。
在不到一百天里,儋州市信访局完成省下达的百日攻坚积案化解任务目标,推动化解中央交办和省级交办的典型信访积案40件,以积案化解为带动推动化解一批信访突出矛盾纠纷,畅通了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一直以来,儋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信访工作尤其是化解重复信访积案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要民生工程来抓。7月11日,全市共下达104件信访积案作为市百日攻坚目标任务。儋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落实市级领导包案责任,承包难度大、涉众多的“骨头案”。
为此,儋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儋州市2022年市级领导干部包案化解重复信访积案工作方案》,全市35位现职市级领导干部全部参与包干。全市各镇(办事处)、各部门把积案化解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8月5日,儋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何先英专程到市信访服务中心开展接访活动,并调研儋州市信访工作开展情况。7月22日,在儋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岳国华的陪同下,儋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冰深入到信访人家中走访,面对面化解信访积案。
今年以来,儋州市级包案领导逐案下访约访面见信访人,到矛盾事发地现场办公,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通过深入细致思想疏导、释疑解惑和扎实的帮扶救助工作,推动信访群众息诉息访。
据介绍,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信访问题中,儋州市充分发扬拼、抢、实的作风,钻到矛盾中去查实情,深入研判、因案施策,推动解决一批重复信访积案。
儋州市通过包案领导约访下访、交流谈心、释疑解惑等方式,对诉求合理而久拖未决的真诚致歉,对长期信访而心生怨气的耐心沟通,对诉求无政策依据的释疑解惑。对诉求无理,工作人员及包案领导多次解释答复拒不接受,执意缠访闹访的,会同相关部门对其开展法治教育,必要时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在海南此轮疫情中,一方面,在全员居家办公情况下,儋州市信访局通过电话、微信、海政通等多种方式加强工作联系,电话督导办信单位,利用抗疫工作之余加班加点推进积案化解工作。另一方面,畅通网上信访等渠道,接收并及时协调办理信访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175件,特别是特事特办集中协调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专班,解决外地游客反映滞留问题35件,并收到广大滞留游客感谢信。
据了解,儋州市采取定期调度和重点调度相结合的方式,市级包案领导先后召开13次积案专项工作调度会和7次专题工作会,推动案件化解。市信访联席办成立三个督办小组,分三轮开展实地督办。明确积案化解工作目标,并将目标任务进行量化,明确时间节点,倒逼责任落实、措施落地、目标见效,得到海南省信访局的充分肯定。
儋州信访系统以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化解了一大批信访积案,并“以点带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从中也总结出五点经验:一是要打开思想“总开关”牢固树立“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理念;二是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主动担当作为;三是要找准“病因”强化源头治理;四是要坚持依法分类处理不同类型的信访问题;五是要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编辑:周芬棉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