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充分依托科技手段,强化车辆运行动态监管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重点针对车辆行驶过程中违规行为提醒纠正不及时、运行数据闭环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充分依托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全面加强道路客运车辆运行动态监管。一是强化监控人员责任落实。要督促道路客运企业严格落实《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足额配备动态监控人员,加强对监控人员的教育培训,督促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实时分析、处理车辆行驶动态信息;对不严格落实工作职责和任务的监控人员,责成企业按规定及时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调离岗位。二是强化违规行为报警处理。要督促道路客运企业加强车辆卫星定位装置检查,确保功能良好、实时在线、使用正常,切实发挥卫星定位装置特别是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在自动识别、自动提醒、自动纠正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等方面的作用,从源头预防和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发生。三是强化监控结果应用。要加强对动态监控制度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疑似存在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客车违规夜间运行等情况的,逐车进行核实处理;特别是对于违规行为报警较多的车辆和企业,要综合运用约谈、通报、挂牌督办等手段从严管理,并将其纳入企业信用记录,推动实施联合惩戒。
六、密切部门协同联动,强化非法营运专项治理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针对部门协同不紧密、跨域联动不及时、数据共享不畅通、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以严厉打击道路客运领域非法营运为重点,进一步密切协调联动,不断凝聚工作合力,切实提升监管效能。一是强化跨部门信息共享。要按照《关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切实加强道路旅客运输非法违规运营精准协同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密切与公安交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工作对接,加快推动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与公安交管信息系统等的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精准排查非法营运车辆和企业,形成“高度疑似非法营运客车”清单、“高度疑似非法营运企业”清单和跨区域“异常运营客车”清单,针对性实施精准化管控治理。二是强化跨区域违规运营车辆监管。要加大未经备案经营客运包车行为的监管力度,对未办理包车牌、卫星定位装置不在线、实际运营省份未通过包车牌备案、营运线路两端长期均不在车籍所在地的,会同实际运营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实施联合监管;要强化定制客运安全监管,依法查处定制客运车辆不按规定落实安全检查和实名制管理要求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强化农村非法营运监管,聚焦农忙、节假日、赶集日等重点时段,加强执法力量投入,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严厉查处农村客运非法营运行为。三是强化拓展安全发展空间。要积极推进中长途客运班线结构调整,有序发展定制客运、旅游客运等经营模式,持续优化农村地区特别是重点时段运输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不断厚植安全发展潜能,从源头挤压非法违规运营行为生存空间。四是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建设。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以及汽车客运站和道路客运车辆的视频播放设备或电子屏等载体,大力宣传非法违规运营的危害性,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乘坐非法违规运营车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及时报送事故信息,严禁瞒报、谎报、迟报、漏报。请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分别于2022年9月20日和12月20日前,将本省份强化道路旅客运输安全工作阶段性进展情况报部运输服务司。
联系方式:010-65292753、65292740(传真),电子邮箱:yssclc@mot.gov.cn。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22年4月3日
编辑:周芬棉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