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第五届产权保护大会农村集体产权保护与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5-07-22 15:55:2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7月20日,第五届产权保护大会在京召开。会议由北京市物权法学研究会、北京市农村法治研究会、北京美丽乡村联合会主办,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北京中仁思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编辑部协办。

会上,聚焦“农村集体产权保护与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这一核心议题,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及基层实践者等近百名代表,共同探讨新形势下集体经济组织的法治化发展路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只有深化产权保护机制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激活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筑牢制度根基。

(与会人员合影)

开幕式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张世平在致辞中强调,集体产权改革需兼顾公平与效率,既要守住农民权益底线,也要激活资源要素潜能。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崔建远提出,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贯彻落实,亟需厘清特别法人权责边界,构建中国特色集体产权制度框架。来自广东阳江的基层代表张洛铭则结合实践经验,反映“村改居”转型中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的确权难题和成员资格认定困境。开幕式由北京市物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毕文强主持。

(会议现场)

在专题研讨环节,与会专家从多维度剖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痛点。关于产权监督机制创新,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英洪认为“村改居”后出现的治理衔接的问题,建议建立城乡融合的资产登记体系,完善成员权动态调整规则。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蕊聚焦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问题,提出分类管理思路,强调不能简单照搬企业治理模式。北京中仁思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陶闵楠和北京福茂律师事务所主任时福茂分别从审计监督和法律服务角度提出建议:通过全流程审计防控资金风险;推动律师向复合型服务者转型,构建多元维权机制。

针对基层组织权责交叉问题,北京农学院教授佟占军系统辨析“党组织、村委会与集体经济组织”三者的关系,强调三者应各司其职而非打包管理。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娜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厘清职权对保障集体权益的重要性。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总经济师陈雪原深入剖析集体经济组织法的实施背景,强调“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的实施要点,认为不能以资本联合抹煞劳动联合的本质特征。

在风险防范层面的探讨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主任谢鸿飞聚焦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治理特性,建议加强理事会和监事会专业化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吴昭军通过解答四大关键问题,揭示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特别法人的独特属性。北京市尚公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帆将风险归纳为法律与非法律两类,提出建立一体化防控体系。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律师潘金忠律师呼吁对成员权利作出更清晰的界定以畅通救济渠道。

面对集体经济发展方向问题,农业农村部干部学院农村法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秦静云主张通过短租经济、服务经济等多元途径激发活力,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北京市农村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吴峰剖析资产盘活六大症结,强调需完善运行制度与法律路径。针对资金缺口问题,在北京市农商行乡村振兴部陈榛展示了银行的多种服务“三农”的金融产品,陶闵楠则建议构建政担银企合作模式,活用专项信贷产品破解融资难题。

关于人才与分配制度的研讨中,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庆宇提出收益权量化理论,认为明确量化的应是经营性财产收益权而非资产本身。陶闵楠结合财政扶持政策,建议规范股权量化实施步骤。周帆强调收益权量化对分配制度的意义,提出构建包含绩效奖金、员工持股等短中长期结合的激励体系。最后,中国农业大学邵辉老师分享乡村人才培育经验,展现高校在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上的积极探索。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