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王娜
在河南省新密市人民法院,精心打造的“金银花青春驿站——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中心”,既是法院联合学校、共青团、妇联等相关单位分析研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基地,又是开展教育矫治涉罪未成年人、帮扶救助未成年被害人的场所。
走进驿站,映入眼帘的logo,是以新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银花为主题的设计。新密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郭红伟解释说:“新密是著名的金银花之乡,种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取其耐寒、药性清凉解毒等特点,意为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全流程多方位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截至目前,新密市法院“金银花青春驿站”已教育矫治涉罪未成年人150人,有的考上大学,有的参加工作,无一人再走上犯罪道路。
打通帮教之路
“非常感谢法官的关爱,是您点亮了我的希望之路。我知道人生的路还很长,我会用心生活、工作,在我能力范围内给予他人关怀和帮助……”在“金银花青春驿站”办公桌的抽屉里,存放着多封涉案未成年人的来信。每当看到这些来信,法官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法院把我的犯罪记录封存后,我没有了思想上的顾虑,在大学校园里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春节前夕,小华对电话回访的主审法官说。
小华犯盗窃罪时系高中在校生,主审法官对其进行社会调查时了解到,小华学习成绩优秀,平时表现良好,认罪悔罪态度好,且取得被害人谅解。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其缓刑后,主审法官多次与学校沟通协调,促使其在缓刑期间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考上大学。
新密市法院为每一名未成年被告人建立个人矫正档案,通过对其个性特点、自控能力等因素综合评估,针对性制定两到三次个案辅导。个案辅导结束后,根据羁押状态再分类辅导。处于羁押状态的,每两个月进行一次集中探访;非羁押的在校学生,每两周进行一次面授辅导,引导其养成良好习惯。开庭审理前,承办法官将未成年被告人和被害人信息移交到“金银花青春驿站”,由帮教干警对其性格特点、成长环境、家庭状况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根据庭前调查情况,分别邀请被告人或被害人到“金银花青春驿站”进行交流沟通,找准帮教的突破点和切入点,增强庭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密市法院全方位落实社会调查、法庭教育、犯罪记录封存等机制,对符合适用缓刑条件的,优先考虑适用缓刑,打通了一个个失足未成年人的帮教之路,让他们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建立关爱机制
“放心吧!我会在学校好好学习的。”2月14日,小雪对“金银花青春驿站”的干警说,自己已经放下“心理包袱”,做好了重返校园的准备。
小雪是一起刑事案件的未成年被害人,案发后辍学在家。了解情况后,承办法官、“金银花青春驿站”干警、司法社工到其家中走访,发现其存在“心理包袱”后,研究制定了专属的帮教方案,由“金银花青春驿站”干警联合心理咨询师对小雪进行心理干预。新密市法院依据家庭教育促进法向其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要求其切实履行监护职责。
新密市法院探索建立对未成年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的长效机制,加强多方联动,定期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免费心理辅导,联合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为未成年受害人提供特殊关怀,努力让每一个身处困境的未成年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快速走出困境。
开展法治宣传
“作为祖国的未来,你们要从小尊法学法守法用法。”1月6日,寒假前夕,“金银花青春驿站”普法宣传组干警来到苟堂第二初级中学,通过以案说法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并嘱咐学生遵纪守法、远离违法犯罪,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法官老师,您什么时候再来给我们讲课?我们都盼你们再来。”课后,同学们意犹未尽,期盼着下一堂普法课的到来。
如今,新密市法院已有27名法官受聘担任27所中小学校的法治副校长,给学校提供“定制式”“菜单式”法治教育服务计划,定期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中小学生走进法院,通过模拟庭审感受法治力量。
同时,新密市法院根据未成年人犯罪或受害成因分析,自行开发了16项教育课程。针对涉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多的态势,开发《身体是宝藏》课程,引导未成年人清楚身体隐私;针对婚姻矛盾对子女影响大的情况,开发《正确看待父母离婚》课程,教育孩子阳光面对家庭变化;针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激增,在校生涉罪多的现状,开发《远离网络犯罪》课程,帮助大中专学生认清网络犯罪套路。为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录制普法“云课堂”,开启“云端普法”和“线上开讲”,将更多的“法”和典型案例送给孩子和家长。
“法治宣传教育是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平安校园、法治校园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少年审判过程中贯穿法治宣传教育,努力创新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通过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立足本地工作实际,深入挖掘亮点、特色,把‘金银花青春驿站’打造成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品牌,有力有效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郭红伟说。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编辑: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