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铁川 (河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根据《仪礼·士冠礼》和《礼记·冠义》的记载,周朝的贵族男子到20岁时,要在宗庙中由父亲主持举行冠礼,即孟子所说的“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在行冠礼前,要选定日期和选定加冠的来宾。行礼时,嫡长子必须在序(阼阶上)进行,表示成人后可以成为主人。仪式的内容,主要是由来宾加冠三次,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三加爵弁,称为“三加”。三加后经过来宾敬酒,再去见母亲。随后,再由来宾替他取“字”,然后就去见兄弟姑姊。在更换玄冠、玄端后,再手执礼品(挚),去见国君、乡大夫和乡先生。最后由主人向来宾敬酒,赠送礼品,送出宾客,才算礼成。男孩在未行“冠礼”前,作男孩儿的打扮,行“冠礼”时由来宾加冠,穿上贵族的成年服装,表示开始“成人”了。男孩原来只有父亲所取的名,行“冠礼”时由来宾替他取“字”,“字”是贵族中“成人”尊敬的称号,有了“字”就表明成为“成人”了。
根据杨宽先生《西周史》的研究,“冠礼”是由氏族时期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成丁礼”也叫“入社式”,是氏族公社中男女青年进入成年阶段必经的礼仪,按照当时习惯,不到一定年纪就无权利成为部落正式成员,少年和儿童只能算作部落的常住民。男女青年随着成熟期的到来,在连续几年内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和考验,具有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坚强的能力,具备氏族正式成员的年龄和能力等条件,通过“成丁礼”,方可成为氏族的正式成员,在氏族社会中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如参加氏族会议,选举和罢免酋长等,还必须履行成员应尽的义务,如参加主要的劳动生产和保卫本部落的战斗等。“冠礼”由氏族社会的“成丁礼”演变而来,较前不同之处,一是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举行叫作“冠礼”的“成丁礼”,二是举行“冠礼”的目的在于巩固贵族组织,确定在礼制等级中的地位,维护宗法制度。因此,他们在“冠礼”后需要履行的主要是服兵役、结婚生子、克尽孝道等义务,体现的是一种义务本位的文化,和自己血缘关系越近的人,自己承担的义务越多;和自己血缘关系越远的人,自己承担的义务越少。
古罗马事实上也有“成丁礼”,15岁举行成人礼,17岁参与阐述自己观点的公众演讲等,25岁可以做生意。与周人“冠礼”不同的是,罗马的成人礼更偏重确定人的权利。
在罗马法中,并非所有具有法律人格的人都享有行为能力,它要依据其年龄、性别和精神健全与否而定。依据年龄,罗马法将人生分为四段,幼儿(不满7岁的人,完全无行为能力)、儿童(7岁以上,未达适婚年龄的人,有限制的行为能力)、未成年人(已满适婚年龄而未满25岁的男子)和成年人(满25岁的男子,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罗马法中行为能力的规定,主要是为了确定谁是权利主体。
在罗马法中,自然人首先被划分为有身份的人和生物意义上的人。有身份的人指的是能够成为权利主体的人,即具有法律意义上的人;而生物意义上的人则包括奴隶和自由人。能成为权利主体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即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在罗马法中这称为人格。值得注意的是,奴隶虽然是人,但因不具备人格,所以不能成为权利主体。其次,罗马法规定了自由权、市民权和家族权三种身份权,这三种身份权共同构成了自然人的完整人格。具体来说,自由权是自由实现自己意志的权利;市民权是罗马市民依市民法所享有的特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荣誉权、结婚权、财产权(包括订立契约和立遗嘱)以及诉讼权;家族权则是指家族团体内的成员在家庭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包括家长权、夫权和家主权。在这三种权利中,自由权最为重要,家族权则相对较低。如果一个人不享有自由权,也就意味着他同时不享有市民权和家族权;而如果市民权被剥夺,并不意味着同时失去自由权,但必定会失去家族权。最后,人格会随着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人格减等。例如,自由权的丧失会导致人格大减等,市民权的丧失会导致人格中减等,家族权的丧失则导致人格小减等。
周朝的“冠礼”似乎主要是为了确定谁是义务主体。比如,“冠礼”之后,男子的首要任务是要根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生子,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得另立门户,“别籍异财”“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从政治上来说,要“移孝作忠”,为朝廷称臣纳税、服兵役、徭役。
古罗马的自由民主要包括平民和贵族,他们享有一些基本的权利:一是财产权,自由民的根本特征是享有财产权;二是人身自由,自由民中的下层,即平民,享有人身自由;三是参与政治活动权利,平民可以参与政治活动,例如在公民大会上投票;四是享有法律保护的权利,自由民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能被任意剥夺生命或财产,等等。
之所以有上述差异,原因主要是:周代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古罗马是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重视义务,商品经济重视权利;周代是贵族君主制,古罗马是贵族共和制。贵族君主制讲究等级,贵族共和制相对重视平民的政治参与权利;周代是宗法制家族社会结构,古罗马是个体家庭社会结构。宗法制家族重视从血缘关系上确定人们社会地位的高低,个体家庭为主的社会相对重视从个人后天的成就上确定人们的地位。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