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刺梨子花映红田野

2024-12-11 10:38:2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范建生

金秋日子,随一个检察文化团队到湖北省恩施市白果乡金龙坝采风。

清澈的金龙河噙着大山的灵气,从云雾缭绕的大鱼泉涓涓流下,被太阳梳洗成秀发金丝般飘逸,铺展一片波光粼粼,滋润着绿茵茵的田园。

山野里摇曳团团姹紫嫣红,这是刺梨子花。花开山坡,像头上插满花朵的姑娘,窈窕温婉,楚楚动人。刺梨子带刺,蔷薇科,结的果叫蜂糖果,甜甜的,当地人用它泡酒喝,一口香甜让人精神振奋。此时正值刺梨子花期,花朵恣意绽放,娇艳无比,在微风中摇曳着妩媚,让人缱绻。

粗壮的麻柳树不甘寂寞,远远地扎成堆弯着腰窥视,弯曲的身躯成了虬枝峥嵘的样子,站姿有点醉,歪歪扭扭站出了河边一片风景。麻柳树枝头传来悦耳动听的鸟鸣,似被碧纱过滤了的,灵动了这片树林的秘密。透过麻柳树浓浓的绿阴,可以看见一群小鸭在碧水中嬉戏觅食,它们扑打着翅膀,双蹼悠哉,追逐着水纹下的小鱼。

独木桥上,已有人走动。几个学生背着书包,从桥上走过。早晨圆润橙红的太阳伴行着,背景一抹绚烂红晕,氤氲宛如画中人。走过桥,就可以看见对岸那一排熟悉的吊脚楼了。吊脚楼依山而建,前面是一坝郁郁葱葱的田园。那绿一直延伸到河边,延伸到山际,延伸到峰峦,演绎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

金龙坝,湖北恩施大山中的一个村庄,古朴、恬淡、清雅、宁静,蕴藏着一种乡村独有的韵味。吸引人们的不光是旖旎的风光,还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三邑寺和三县(利川、咸丰、恩施)赶场处遗址,以及保存完好的老屋,见证着这里岁月的沧桑,伸向山外的茶马古道,都是金龙坝不变的诗与远方。

微风吹来花香,漫山遍野的刺梨子花托起一段红色岁月。1932年冬,贺龙元帅率领红军来到金龙坝,发动贫苦群众打土豪、捉劣绅,在以石院坝为中心的金龙坝、见天坝、两河口以及盛家坝、利川毛坝、咸丰黑洞等地,发起反压迫的革命运动。红军在金龙坝驻扎了3个月,为金龙坝抹上了红色一笔。革命先烈的热血,染红了这片土地,让刺梨子花红得格外鲜艳。生机盎然的刺梨子花,让我读懂了生命的瑰丽与伟大。

炊烟冉冉,劳作的农人归来,被刺梨子花映红的金龙坝,弥漫着生活的芳香。夕阳西下,天边浮起一片刺梨子花红,绚丽多彩的光泽让这块土地,还有自己的心境变得丰满起来。静谧中,传来金龙河流转不息的旋律。

金龙坝的美是值得探索和发现的,来这里采风的还有外国学者。当天我们意外遇见了来自阿尔卑斯山北麓伊萨尔河畔的德国年轻学者汉斯,他爱好中国民族文化,尤其是对土家族文化情有独钟。交谈中,让我惊讶的是,他流利的汉语中还夹杂着地道的恩施方言,比如他喜欢品尝的折耳根、渣广椒等。他说,他来恩施已经3年多了,喜欢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喜欢山里的刺梨子花。

当天我与他在一户农家共进晚餐,品尝从金龙河里打捞的野鱼、农家自己种植的蔬菜以及腊肉和苞谷酒。觥筹交错间,文友们朗诗诵词,唱起了恩施山歌,而汉斯也用奥地利民歌回应。高昂悠扬的歌声在吊脚楼里回荡,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成为金龙坝的一件趣事。席间,汉斯高兴地说,他会把金龙坝的故事告诉德国的朋友——在中国恩施,有个叫金龙坝的美丽乡村。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市人民检察院)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