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秀峰 王帅峰
到底什么是好课?讲好一堂课,备好一堂好课,标准是不一样的,一千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堂好课的风格本就不一。如今网络上有几位专家学者授课视频大火,如:金一南教授、艾跃进教授和张维为教授,金一南教授讲故事举例子滔滔不绝、引人入胜,让人为之倾倒;艾跃进教授的授课气血方刚、血性十足,言语饱含着拳拳爱国热情,让人热血喷张;张维为教授在台上风度偏偏侃侃而谈、儒雅至极,思维深刻让人折服。上述三位教授,每人都有自己的授课风格,但都让人听得痴迷、听得解渴。笔者认为好的思政课无定式、方法千千万。但有个统一的原则标准,施教者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公序良俗讲给听者,并接受认可。
施教者是信仰构建师,担负着在官兵思想灵魂深处搭建精神框架的神圣使命。不是谁都有资格能够在正课的政教时间,要求全单位官兵放下手头战训工作,自己坐在讲台上开口讲话,说理讲事,我说你听、我讲你记。搞好一堂教育,一定程度上与业务工作互相补充、互为促进。讲好了可以统一思想,稳控住风险苗头,对于单位长远建设发展有重要积极作用。讲不好有可能引起官兵反感,大家口服心不服,让自身形象大打折扣。如何让思政课堂抓住官兵的抬头率,内容赢得点头率,寻找到当前官兵所需、基层所盼与思政课堂最好的契合点?
一、归正强军思想播种者的角色站位
一是认清思想领导的重要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我军特殊政治优势,是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思政教育是实现党对军队思想领导的基本途径。施教者要充当好传播解读领袖嘱托号令、宣传上级党委决策、贯通指令部署的喉舌角色,耕好新时代基层官兵政治思想这块宝地,使官兵时刻明白为谁扛枪、替谁打仗,确保坚强战斗堡垒始终牢牢带领团结全体官兵,解决好“忠诚和背叛”的核心问题。二是匡正思想斗争的严肃性。当前社会热点话题、热点事件多发频发,施教者多数作为党代表,担负在思政课堂利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激浊扬清的职责,面对错误观点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理直气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错误思想开展交锋,让道理越辩越明、让官兵把党的理论转化为忠诚信仰,营造单位舆论正能量。三是把准思想主脉的唯一性。思政课本质上是用先进的理论改造落后的思想,作为施教者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就是世界上最先进最正确的理论观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思政课堂理论主脉,军队思政课堂一切理论支撑来源于此。遇到问题懂得第一时间从党的思想理论找寻理论答案,用党的声音、领袖的哲思统一全连官兵思想,立起真理大旗,确保官兵人人遇到困惑寻求真理,找思维出路。
二、熟练思政课堂主战场的基本形式
一是“内容为王”。思政教育是在灵魂深处搞建设,授课内容是重中之重。切口打准问题症结。紧贴官兵现实想法和实际问题,对现实问题快速反应,切准小口挖好深井,从官兵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小问题中讲出大道理,这样官兵才能感觉你讲的和他有关系,事关单位长远建设,要有恒心定力,不苛求一堂课、能够贪大求全,把所有道理全覆盖,管长远、管永久,通过久久为功的“深挖洞”“广积粮”,助推官兵实现思维认知螺旋式上升的小步前推,帮助官兵思想认知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理直气壮讲正道理。思政课有严肃的政治属性,绝对不可以把“浑道理”“土规矩”作为论据,要以党的思想立场观点寻找破解问题症结要害。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用朴实深刻的理论短句,又要兵言兵语抓人灵魂。逻辑严密观点抓人。一堂课的观点之间并列式、递进式,符合常人接受的思维逻辑。配合平时提炼的“金句”点缀其中往往能收到奇效,课堂上某句真理让官兵刻骨铭心。事例解渴抓人。施教者都是讲故事的高手,通过讲述身边人身边事,或是讲自己亲身经历来佐证,亦或引经据典讲述官兵没有听过的事例亦或熟知故事中鲜为人知的细节,让官兵听起来解渴,回忆起来带劲。
二是课堂坚持理论灌输。教育固然要抓人眼球、官兵讨喜,过程中谋求形式创新无可厚非,诸如演讲式、讨论式、报告式、参观见学式、节目串讲式、网络互动式、才艺展示式等等,都是当下思政授课创新的途径方式。同时,课堂现场就是施教者掌控的大舞台,热烈欢快是一种授课途径、压抑深思也是一种授课途径。过程中,授课现场的节奏韵律、语言表达的抑扬顿挫、体态手势的自然流露、紧扣主旨的思维碰撞,都是课堂灌输牢牢抓住官兵思维跟着走的“牛鼻子”。需要施教者自身语言魅力和品行气场为支撑。万变不离其宗,一张课桌、一张黑板,现在是一块电视屏幕,就是部队思政教育的基本方式,是施教者最不应该怯场、也是最熟悉的主战场,考验的是基本功,建议在熟练掌控这个现场的基础上,再谋求变化与创新。
三是于无声处皆教育。树立思政教育“大盘子”“货架超市”理念,掌握抓教、务教“弹钢琴”的艺术,丰富自身的精品课“货架储备”,做到胸有成竹、目有章法,跳出思政教育被业务性指令、临时性通报牵着鼻子走的怪圈。精心备的一堂好课不是用一次束之高阁、弃置不用,好的思政教案在一个单位是可以一直用下去的,如:忠诚主题教育每年必讲,施教者对表每年的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新特点,结合单位倾向性问题,变换切口从新的角度案例引入,最新观点再加上施教者新的解读理解,稍加修改就是一篇新教案讲稿。
三、立起“三会一好”施教者摆位
一是厚实理论是基本要求。作为施教者自己首先真学、真信,对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比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等概念认真品读、熟练背记,党的理论基本观点要手到擒来、如数家珍,脑海里构建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分析连队现实问题能够巧妙和上述这些基本立场观点结合起来。施教者平时融会贯通理解透、讲得清,官兵才能听得懂、真认同,我们自己有一碗水,才能给官兵一杯水。
二是身教示范的是核心关键。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最生动的课堂永远在工作生活中,施教者本身的引领与示范就是最好的教育。施教者要让台上自己张嘴倡导的,就是官兵眼中自己努力坚守的行为习惯;台上自己批驳反对的,就是工作生活中眼睛里容不得的那粒沙子。把自身形象树起来,政治工作威信立起来,思政课堂的威信就立起来了。
三是勤政务政是基本要求。要打开思政课堂局面,勤政务政赢得全体官兵认可的第一步,也是准确掌握官兵思想、做好表率引领的关键,施教者“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转官兵宿舍、训练一线、工作现场勤了,抓官兵思想才能做到掌握全面、不丢细节,对官兵家中琐事如数家珍,对官兵矛盾困难看作“心头尖”大事,才能准确发现教育的发力点、落脚点,课上讲得才对味儿。官兵在情感上对思政课认同依赖,理论灌注才会事半功倍。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