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爷俩哥俩差不离

——有感于汪曾祺和钱锺书如何做父亲

2024-06-14 11:17:28 来源:法治网 -标准+

□ 塞纳河

阳春三月,和风习习,鲜花盛开,我到河南平顶山出差。闲暇之余,在当地朋友的引荐下,我参观了一位汝瓷工艺美术大师的工作室。当看到展柜里一件独具匠心、极具创意的工艺品——“掌上明猪”(由手掌和梦中微笑的小胖猪变体组合而成)时,原本没打算消费的我,怦然心动当即决意买下它。

当我把这个名曰“掌上明猪”的作品,拍传给儿子时,他顷刻将“猪”改成了“珠”,回复道:“哈哈,掌上明珠,谢谢爸爸!”我随即回道:多年父子成兄弟,爷俩哥俩差不离——爸爸的确视你为掌上明珠!

毫无疑问,正是这件作品隐含的浓烈亲情元素和快乐因子,深深吸引并打动了我,才最终成全了这笔交易,甚至让我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还买下了自己和夫人的生肖作品——羊和牛。返京后,我们将这三件清一色吃素的属相工艺品,和家中原有的一幅大红“福”字摆在一起,便组合出一幅别有情趣的“和谐家园风景图”:幸福一家人、快乐一家亲。

如何做中国式父亲?即便在当下,似乎也是个蛮敏感且蛮有趣的话题。类比于传统的“师道尊严式”的师生关系,说传统的父子关系也大多呈现出“父道尊严式”的景象,大概是个不争的事实。相比之下,我不拘一格随缘爽直的天性,在这方面倒是略显另类。

记得儿子仅有几个月大时,在我的教导和示范下,稍大点的两个表姐经常俯身炕前,跟着我冲他唱道:“小弟弟,小弟弟,真当意,真当意(胶东方言,意为可人可爱)!”此后,我单独陪伴儿子时,竟也习惯于自言自语念叨着这个自鸣得意的顺口溜儿。岂料,奶奶偶然听到了,当即嗔怪我没大没小,竟与儿子称兄道弟,要是在外人面前这么说,当心人家笑话。于是好长一段时间,当着老人的面儿,我再没敢放肆地与儿子称兄道弟。

我一向觉得,尤其是三岁前的娃娃崽儿确实挺好玩的。细想想,难道在孩子眼里不也一样吗?他们肯定也觉得,连同大人在内的整个世界都像玩具般好玩,这大概就叫相互玩两不欠吧。再说了,孩子小时你不抓紧和他玩,有苗不愁长,稍不留神儿他就噌噌长大了,到那时可就不好玩也玩不转了。正因为孩子曾经给予我们无尽的欢乐,方使我们更深切地体悟到,须得投桃报李般实心诚意对他们负责才是。

后来,我偶然读了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的作品《多年父子成兄弟》,禁不住击节称快,惊呼“心有灵犀一点通,英雄所见皆略同”。

汪曾祺说,他的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亲戚都称他为“孩子头”。汪曾祺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坦言,父亲的这种脾性,不但影响了他和家人子女、朋友后辈的关系,而且影响了他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以及对读者的态度。他的孩子有时叫他“爸”,有时叫他“老头子”,就连小孙女也跟着叫。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汪曾祺则说,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再后来,我又相继读过大学问家钱锺书和杨绛夫妇的书。读后方知,与童心未泯甘当“孩子头”的汪曾祺相比,自主生活方面地道的马大哈、永远分不清东西南北和左右脚、62岁才第一次学会划火柴的钱锺书,对孩子更是有过之而不及。说来也巧,钱锺书和女儿钱瑗也属猪,杨绛称他们父女俩乃“老鼠哥哥同年伴”。

“老顽童”“人来疯”钱锺书,会趁着女儿睡着了,用毛笔在她的脸上画胡子,在她的肚子上画鬼脸,还在她的被窝里埋各种“地雷”——什么镜子、刷子、毛笔、砚台都往里面丢。钱瑗女士生前曾撰文写道,“我和爸爸最‘哥儿们’,我们是妈妈(杨绛)的两个顽童。”细加品味,不难体验到幸福之家的温馨甜蜜。

记得曾有心理专家提出,一个人要想每天保持愉悦心情,一天之中有两个时刻最重要:一个是早上一觉醒来之时,另一个是晚上入睡之前。只要这两个时段保持愉悦的心情,一般来说一天都会心情不错。

好睡懒觉,是多数孩子的天性。早年,每遇儿子睡懒觉拖延起床时,通常妈妈就会来到他床前,拉着他的手,唱起《拔萝卜》的儿歌,如此三两回合下来,儿子便很快乐哈哈地起来了,伸个懒腰,简单洗漱用餐后,径自蹦蹦跳跳上学去了。

前面所言“拔萝卜”,说的是如何让儿子高高兴兴醒来。那么如何让儿子愉快地睡下呢?讲故事,不失为一个传统的好方法。儿子六岁前,每晚都要揪着爸爸的嘴唇强逼道:“讲故事,讲故事,赶紧的!”天长日久,看来的童话、听来的笑话讲没了,几近江郎才尽的我,常常不得不临时瞎编凑数。好在这种情形,后来慢慢变成了父子互动甚至演故事。

“大灰狼来了,快点快点,躲起来!”一天晚上睡觉前,五岁的儿子忽然急三火四地钻进我被窝里,学着大人的口气吓唬道。随即他把我紧紧蒙在被窝里,一起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听着外面的声音。直到听到隔壁有人正常说话时,他才撩开被子说:“大灰狼走了,出来吧!”

“嘘,大灰狼还可能来。”片刻,我又突然把儿子蒙进被窝,小声忽悠说,“听,隔壁人家又没动静了,万一大灰狼在他家厨房里还没吃饱,或者出门迷路了,弄不好还会误撞到咱家。”

只见儿子听罢,又平心静气全神贯注地倾听起来。过了一会儿,我这才掀开被头说:“已经太晚了,大灰狼肯定回家陪它的宝宝睡觉了,咱家宝宝也该睡了。”听罢,儿子不再嬉闹,愉快入眠。

或许有人说,诸如此类的故事多无聊呀。这里我只能说,聊胜于无,笑胜于哭,自找乐呗!偷着乐呗!殊不知,你不找乐,天上不会自掉乐。再说,俺不是早就说过了:爷俩哥俩差不离,小头爸爸大头儿,要的就是这个劲。

人所皆知,心态决定状态,而好心态则需要日复一日的好心情来滋养和沉淀。从孩提时代一路走来,儿子在故事和童谣的陪伴下,经常在梦中咯咯笑个不停,真可谓:春风化雨润心扉,欢歌笑语入梦来,进而养成了他阳光自信、开朗幽默的性格。尽管多数时候,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每次都梦见了什么。但我敢打赌,他梦见的,多半不是大灰狼;即便是大灰狼,也一定是温顺可爱的大灰狼,而不是青面獠牙的大灰狼。

诚哉,这世界,人间至爱是亲情,千金难买是开心。愿天下父母皆善与孩子交朋友!愿天下儿女皆能快乐无忧地成长!

(作者:塞纳河,资深媒体人,央媒高级编辑。在主耕新闻写作的同时,在小说散文、诗歌创作等领域也多有涉猎,发表《墙》《父亲山来母亲河》等作品数十篇。)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