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君
7月16日,广州仲裁委员会南沙国际仲裁中心(以下简称“广仲南沙中心”)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南沙法院”)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南沙国际仲裁中心临时仲裁服务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南沙促进国际商事海事临时仲裁服务七条举措》(以下简称《七条举措》)。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部系统规范临时仲裁辅助服务的专项规则及支持举措,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领域实现重大制度创新。
“南沙肩负着粤港澳规则衔接‘试验田’的使命。”广仲南沙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立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独特优势,通过构建标准化支持机制,为临时仲裁活动提供专业、高效的支持与协助服务。”
《七条举措》显示,南沙法院将对临时仲裁的临时措施、证据调取等司法协助申请及时立案并做出裁定;积极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法院,共同举办以仲裁裁决跨境承认与执行为核心议题的专业研讨会,深入对接《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精神与实践,探索简化境内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可行路径与机制;定期联合发布临时仲裁创新典型案例,重点解析跨境数据合规、区块链证据效力等前沿问题。
南沙法院相关负责人强调,法院将与仲裁机构深化裁审衔接机制,对依《规则》提供的临时仲裁协助服务强化司法支持与保障,与仲裁合作创新,探索构建国际化、高效化、可信赖的临时仲裁服务体系,共同营造“法院+仲裁”的国际化法治服务生态,助力建设高水平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据悉,南沙法院此前已经建立了诉仲对接工作机制,近三年来办理仲裁保全案件1800余件,建立“南沙国际仲裁中心驻法院工作站”,吸纳仲裁中心作为法院的特邀调解组织,共同提升多元纠纷化解实效。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