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君 通讯员 莫彩云
游客在景区下车,竟遭农庄犬只咬伤,赔偿争议升级为诉讼,该如何化解?近日,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与特邀调解员默契配合,上演“接力调解”,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为优化旅游营商环境增添了法治力量。
下车遭犬咬 赔偿起争议
家庭出游本应是欢乐之事,然而张先生一家在抵达清远某景区农庄时,却遭遇意外——刚下车,张先生便被农庄饲养的犬只咬伤。农庄经营者王某虽当即提供肥皂为张先生清洗伤口,并承诺承担疫苗费用,但因忙于接待其他游客,未能陪同就医,双方沟通就此陷入僵持。经当地派出所调解,双方曾达成协议,由王某赔偿疫苗费及补偿金共计1389元。
然而,当晚张先生因对王某的态度不满,在网络平台发布差评,激化了矛盾,王某反应激烈,双方再次发生矛盾。随后,张先生一纸诉状递至清新区人民法院,要求追加医疗费差价、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合计约5000元,同时要求王某登报道歉,并申请对涉事犬只进行狂犬病毒专项检测。
“收了钱还起诉,这就是讹诈!”庭审中,王某情绪激动,不仅反指张先生的差评侵犯其员工肖像权及公司名誉权,还坚称自家犬只已规范接种疫苗且向来无伤人记录。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调解工作陷入僵局。
法理情交融 接力破僵局
面对僵局,承办法官莫彩云精准把握纠纷关键所在。一方面,她向王某阐明法律规定,明确指出其作为动物饲养人,对犬只伤人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建议王某通过对犬只进行检测,以自证清白。另一方面,考虑到张先生对感染狂犬病存在深度焦虑,莫彩云主动查阅权威医学资料,耐心地向张先生阐释“十日观察法”的科学原理——若咬人犬只在10日内未发病,即表明无感染风险。这份专业、清晰且饱含人文关怀的科普,有效缓解了张先生的焦虑情绪,他主动表达了愿意再次接受调解的意愿。
案件随后“接力”至“银发耀天平和调工作室”。经验丰富的调解员丁红霞接手后,根据争议焦点,细致梳理医疗费有效凭证、误工时长证明等关键事实。她分别向双方详细说明各项赔偿请求的法律依据与计算标准,并参考同类案件调解实践,提出了务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王某向张先生诚恳地进行口头致歉,并另行支付医疗费差价及合理误工费共计一千余元;张先生则撤回对犬只的检测申请。
“真没想到,法院不仅解开了赔偿的‘法律症结’,更化解了我心中的‘疙瘩’。”调解成功后,张先生感慨。
小案展担当 司法护文旅
法官莫彩云与调解员丁红霞这场无缝衔接的“调解接力”,是清新区人民法院护航辖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据悉,该院今年专门出台《司法护航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创新构建涉文旅纠纷“快调、快立、快审、快执,就地立案、就地开庭、优先调解”的“四快二就一优”审理机制。通过在古龙峡等核心景区设立法官工作室,强化“诉前调解+专业审判”双轮驱动,有效实现了涉旅矛盾的前端预防与高效化解。
“让游客玩得安心,让商家经营放心,是文旅产业行稳致远的基石。”莫彩云表示,此案的成功调处,不仅维护了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为擦亮清远文旅“金名片”增添了法治力量。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