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广东省清远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下月实施

2025-06-20 11:52:4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君 通讯员 潘伟丽

记者近日从广东省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清远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获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将于202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广东省第一部传统村落保护地方性法规,《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清远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迈入法治化新阶段,为传承岭南文化特色、留住乡愁记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清远是岭南文化重要承载地,拥有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截至2024年,全市共有35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6个村落被列为广东省传统村落,其中连州获评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清远全市传统村落数量居全省第二。这些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民俗风情和传统技艺,成为清远地域文化的鲜活见证。

据清远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是清远市出台的第十二部实体法规,也是广东省第一部传统村落保护地方性法规。在立法过程中,清远市坚持“小切口、小快灵、有特色”的工作原则,《条例》不设章节,采用简易体例结构,共设二十七条具体规定,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

《条例》立足清远实际,将适用范围精准定位为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传统村落或者清远市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重点保护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风貌建筑。通过建立市级传统村落名录保护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及基层组织职责,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保护体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条例》创新设计了分区保护制度,将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确保村落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保护放在首位,确保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让传统村落既‘活’起来又‘火’起来。”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越表示,在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处理上,《条例》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一方面建立严格保护制度,规范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风貌管控和建设活动,设立保护标志牌,新增相关行政处罚措施;另一方面鼓励活化利用,支持村民依法开展旅游康养等经营活动,允许在不改变建筑风貌的前提下进行合理修缮改造,促进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为保障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条例》在体制机制上作出多项创新:建立警示和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培育传统建筑工匠队伍提供人才支撑;设立资金保障机制整合财政资源;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保护管理。对于集中连片保护区域,市、县两级政府还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清远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的实施,将有效规范保护行为、明确各方责任、激发保护内生动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将进入更加规范、科学的发展轨道,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让传统村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文化支撑和亮点。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