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君 通讯员 付予
4月16日上午,由广东省广州市委政法委联合市公安局、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及海珠区委政法委主办的“护航全运、守护平安”“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业务培训班成功举办。此次培训吸引了全市11个区的群防骨干、最小应急单元代表、治保会联防队和平安志愿组织负责人代表约160人参与,旨在进一步提升群防共治队伍的专业素养,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广州赛区的顺利举办筑牢安全防线。
本次培训对于加强广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统筹群防共治力量参与十五运会广州赛区全民志愿行动的关键举措。
培训内容丰富全面,涵盖理论与实践两大层面。理论学习聚焦数字化群防群治与基层治理建设、最小应急单元建设运行规范、见义勇为条例解读以及群防队员自救互救知识等领域,为学员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实践环节则重点开展全运实战联动技能训练和持刀暴力警情应对技巧演练,有效提升学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此外,来自天河区的优秀群防组织代表和海珠区的优秀群防个人代表还分享了宝贵经验,现场交流氛围热烈,互动频繁。
近年来,广州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打造“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品牌。目前,全市已组建499支“广州街坊”品牌队伍,凝聚各类群防力量超34万人,实名注册近69万人,成为广州社会治理和维护全运会期间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依靠。这些队伍中,有守护城市平安的半专业力量,有默默坚守岗位的行业力量,还有点亮社区“平安灯”、守护城市“烟火气”的街坊力量。
通过此次培训,“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在思想政治、组织能力、业务水平和纪律作风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强化,队伍形象和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及社会治理的能力显著提升。“全运临近,这次培训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战指导,让我们对护航全运会赛事安全充满信心。”天河区群防队伍骨干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近年来,广州市委政法委努力探索超大城市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全面推进群防共治提质创优行动,拓展最小应急单元培优联建,完善见义勇为工作机制,提升“广州街坊”队伍品牌效应,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具有示范效应的“广州样本”,助推广州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革命老区和英雄城市,广州见义勇为精神源远流长。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委平安办的有力指导下,凝聚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政法协调、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见义勇为工作新格局。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作为全国率先成立的市一级见义勇为基金会,以登记注册社会团体的专业化运作模式,组织推动全市见义勇为工作,先后荣获“全国见义勇为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先进社会团体”“5A级社会组织”等多项荣誉。本次培训融合《广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宣讲和群防队员自救互救意识培训,进一步激发了群防队员践行见义勇为行动的内驱动力,推动形成崇尚英雄、弘扬正气的见义勇为社会新风尚。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