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君 通讯员 刘妍
今年以来,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城街道探索构建“机制联建、部门联动、问题联处”的“三联”模式,强化部门融合联动,着力提升非警务警情分流处置工作质效。自3月试点推行社会治理联动工作以来,凤城街道共接报各类工单3369起,累计现场办结3259起,现场办结率达97%。
机制联建方面,凤城街社会治理联动大队指挥中心、联动大队与各职能部门紧密携手,系统搭建“分流转办”“接诉即办”“首接责任制”“会商研判”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非警务警情分流处置的全流程、各节点,织密闭环式跟踪管理“网络”,并按照“警情签收、研判转办、现场首接、处置反馈、介入跟踪、回访办结”形成管理闭环。
针对矛盾纠纷、咨询求助、噪音扰民等高频非警务警情,凤城街道锚定“分秒必争、再快一秒”的处置目标,通过首接责任制和部门会商机制,有效解决职责不清、多头疑难等问题,形成强有力过程管理机制。
相关机制运行以来,凤城街社会治理联动工作调度指令落地及时性、处置办结率等成效明显,由指挥中心转办下达的工单处置指令实现了平均受理时间3分钟,平均到场时间11分钟,平均处置时间12分钟。
近日,某商铺员工向属地社区反映商铺楼上下水管道破裂漏水。当晚,因漏水问题导致该商铺招牌灯电线短路被烧坏,商铺老板酒后拿菜刀在店门口挥舞10余分钟,并做出用双拳捶打电箱等过激行为。联动大队接收处置指令后,立即赶往现场处理,平息了事态发展,同时协同社区、派出所挨家挨户走访排查,协调房东垫资做好下水道疏通工程,漏水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部门联动方面,凤城街社会治理联动大队指挥中心接到12345流转的非警务警情后,经过完成签收、下达处置指令,指令社会治理联动大队立即赶赴现场首接处置,到达后平息事态、了解情况、收集固定证据或视情况开展现场调解。通过指挥中心牵头,协同多个部门、属地社区参与,让“看得见纠纷管不了”的民警和“管得了纠纷看不见警情”的部门联合发力、多元共治。
凤城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像遭遇劳资纠纷僵持不下、家庭矛盾纠葛难解等无法当场“速战速决”的棘手事项,待现场紧张氛围缓和、事态平稳可控后,联动大队即刻将现场处置详情与依法依规办理情况详尽反馈至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统筹调度业务部门、属地社区接力跟进,对事件处置全程密切追踪,需调解介入时,专业调解室迅速“补位”。“碰上需多部门协同‘会诊’的复杂局面,则果断启动会商研判机制,由指挥中心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群策群力,攻克跨部门合作难题。”
问题联处方面,凤城街道坚守“警情处置不走过场、绝不一转了之”原则,打造定期联动会商机制,由指挥中心每日对警情处置详情梳理复盘,定期对社会治理联动工作进行分析研判,主动获取预警性、动向性、内幕性、深层次的情报信息,提出处置意见建议,形成研判分析报告,针对重点案件、疑难案件、重复警情开展专题会商。
据统计,自社会治理联动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属地派出所接报110警情同比大幅下降,非警务矛盾纠纷分流化解,有效减少非警务矛盾纠纷大量挤占警务资源的情况,实现群众的烦心事“一管到底”,在解决好群众诉求的同时为基层警力减负。
编辑:徐媛